5月22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上海主题采访情况介绍会上,上海市交通委副主任刘斌介绍了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三化转型”,打造生态大港和智慧机场的情况。
“近30年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从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到基础设施和软环境建设并举,不断拓展内涵,谋求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刘斌说,2023年,上海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4915.8万标准箱,连续14年蝉联全球第一。
刘斌表示,2023年,中国首个航运期货品种——集运指数(欧线)期货上市交易;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成功开启商业运营,第二艘国产大型邮轮启动建造;“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中国国际海事会展”、中国航海博物馆等品牌效应凸显,对外影响力持续提升。
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显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世界排名从2014年的第七位逐步升至2023年的第三位,成为继新加坡、伦敦之后世界公认的国际航运中心。
当前,上海正以发展高端航运服务业作为突破口,推动航运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即“三化转型”),全面提升航运资源的全球配置能力。刘斌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绿色智慧发展水平总体处于国内领先位置,但在运输结构、能源结构、污染防治、数智服务等方面还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上海高度重视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三化转型”工作,各相关单位齐心协力,为“三化转型”奠定了扎实基础,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运输结构优化方面,2023年,上海港海铁联运业务覆盖9省40市,形成9条天天固定班列;完成海铁联运业务71.86万标准箱,同比增长24.75%;完成沿海捎带业务量超过10万标准箱,政策效应持续放大;利用沿江靠海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水水中转业务,2023年集装箱水水中转比例达58%,港口集疏运体系逐渐完善。
其次,能源结构调整方面,全球首条跨太平洋绿色航运走廊——上海港-洛杉矶港绿色航运走廊实施计划纲要已在“2023北外滩国际航运论坛”上正式发布;上海港LNG“船到船”加注作业实现常态化,2023年加注保税LNG26万立方米,已成为全球第二大LNG加注港;2023年,机场纯电动非道车辆占比接近17.8%,近机位辅助动力装置(APU)替代设施实现全覆盖;上海港集装箱码头岸电设施实现全覆盖,2023年全港船舶累计使用岸电5.6万艘次,2024年一季度,全港船舶使用岸电2.5万艘次,同比增长4倍;2024年4月10日,上海港完成大型绿色甲醇双燃料动力集装箱船舶“船-船”同步加注业务,成为国内首个拥有绿色甲醇船对船同步加注能力的港口;2024年4月22日,全球首制700TEU纯电动集装箱船首航安全靠泊洋山港,标志着上海港集装箱货物运输开启“纯电动时代”。
第三,强化污染防治方面,上海明确2024年起逐步将国Ⅱ排放标准非道路移动机械纳入禁止使用范围;到2025年,基本淘汰机场、港口内使用的国二排放标准及以下的移动设备,加快淘汰国三排放标准及以下的柴油车辆。
第四,提升数智服务方面,国际集装箱运输服务平台(集运MaaS)1.0版、“上海航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空运通”上线运行;持续扩大区块链技术在港航领域的应用,2023年上海港区块链电子放货平台总放货提单35.64万票,同比增长21%,合计约105.16万标准箱。
刘斌表示,力争到2025年,基本构建起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绿色化智慧化发展框架、集约低碳集疏运体系,并初步建成智慧港口、智慧机场;到2030年,基本建成智能化码头集群和空地一体、多网融合的“5G+数字孪生”智慧航空枢纽,实现出行一张脸、物流一张单、通关一次检、运行一张网、监管一平台,促进上海机场、港口碳排放进入峰值平台期,努力实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高质量发展,为打造航运强国贡献上海经验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