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国家文物局再次发布淮南武王墩墓考古和文物保护取得的重要新成果:专家认为武王墩墓主人基本锁定为楚考烈王,目前已提取出土各类文物3000多件(组),其中东1室出土的青铜大鼎口径达88.9厘米,大于已知的楚大鼎(铸客大鼎)。这些重磅考古新发现,让人震撼不已。武王墩“再惊天下”!
为全景展示武王墩一号墓考古发掘最新成果,5月18日下午、19日下午,央视新闻频道CCTV13大型融媒体文博节目“穿过历史找到你”,现场直播淮南武王墩考古发掘,探寻何以中国。记者跟随央视记者的镜头,走近武王墩墓考古发掘现场,近距离观看青铜大鼎等珍贵文物如何出土、文物如何保护,切身感受武王墩考古发掘带来的震撼。
武王墩墓主人基本锁定为楚考烈王,已提取出土各类文物3000多件(组),青铜大鼎口径达88.9厘米,大于铸客大鼎。
武王墩墓主人究竟是谁?超级青铜大鼎是否会超过铸客大鼎?新发掘出土了哪些器物?这些器物又传递了哪些鲜为人知的历史线索?文物在发掘、提取过程需要注意什么?这里还藏着怎样的历史谜团?央视直播节目,为大家一一揭晓谜团。
武王墩墓主人是楚考烈王?专家认为,武王墩墓出土文物的形制、纹饰、组合等具有战国晚期楚文化的典型特征。结合墓葬规模、结构、出土文字材料与文献史料等综合分析,武王墩墓主身份基本锁定是《史记·楚世家》记载的楚考烈王。5月18日下午,央视直播画面展示了一对青铜簠,簋是古代盛放食物的器具,口沿上刻有12字铭文:楚王酓前作铸金簠以供岁尝。专家表示,最关键的就是“楚王酓前”四个字,“酓前”就是“熊完”“熊元”的含义,成为最有力的证据。
超级青铜大鼎是否会超过铸客大鼎?鼎,不仅是当时的国之重器,更是墓主人身份与地位的象征。5月18日下午,央视直播节目见证了超级大鼎的提取全过程。大鼎有多大?5月19日下午,武王墩考古实验室负责人张治国在直播中表示,经考古人员对大鼎再次测量:大鼎的口径为88.9厘米,通高111.5厘米,鼎耳间距111.7厘米,大于已知的楚大鼎(铸客大鼎),是目前发现最大的楚国大鼎。目前,大鼎的清理保护工作还在进行中,专家期待能够在鼎身发现铭文。据张治国介绍,武王墩大铜鼎的造型是附耳折沿深腹鼎,鼎耳和鼎身都有精美的纹饰,如包括变体的龙纹或变体的凤鸟纹等,表面纹饰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大铜鼎内还发现了动物骨骼和植物遗存,具体的动植物类型需要清理出来后,开展动物考古和植物考古鉴定研究。
武王墩墓发掘进展如何?新出土了哪些器物?目前,武王墩墓椁室考古发掘有序推进。北、西部四个侧室(分别编号北一、二室、西一、二室)发掘完毕,东一室、南二室发掘工作正在进行中,提取各类文物3000多件(组),以及大量动植物遗存。北一、二室被盗扰严重,仍然提取出600余件(组)器物,多数为琴瑟等弦乐器,出土的编钟架横梁保存完整,上有悬孔14处,与追缴的青铜编钟数量吻合。南一、二室出土漆盒、耳杯、盘、豆、鼓,玉璧、璜、佩以及大量铜箭矢。西一、二室遗物以漆木俑为主,还发现木车、乐器和少量遣策类竹简。木俑有200多个个体,分立姿、坐姿等不同姿态,部分木俑佩木剑。东一室以青铜器为主,目前已提取青铜器150多件(组),器类有鼎、簋、簠、敦、钫、壶、甗、豆、鉴、釜、盘、尊缶等,青铜礼器组合保存完整;与青铜器同出的还有百余件案、俎、盒、榻等漆木质饮食宴享起居用具。
5月19日下午,央视直播聚焦正在进行的武王墩墓南二室考古发掘工作,考古人员在南二室发现不少玉器,并现场提取了一块龙形玉佩;在东一室椁室板上,考古人员新发现一批墨书文字。截至目前,已经发现和采集1500多个楚系墨书文字,同时,在出土的器物上还提取到了一些秦文字、三晋文字等,这些文字载体丰富、风格多样。
据考古专家介绍,目前武王墩一号墓总体发掘已过半,目前中室还未进行发掘,中室是主棺所在的位置,提取方案仍在研究讨论之中,按照计划将在6月进入发掘阶段。
出土文物保护和多学科研究成效如何?通过跨学科、多平台协作,研究团队系统开展了动植物遗存鉴定、残留物分析工作,其中动物骨骼遗存鉴定出黄牛、猪、狗等10多种动物,植物遗存则发现葫芦、甜瓜、梅、栗等瓜果、坚果,粟、黍、水稻等农作物,花椒、锦葵等香料作物,以及传统中药植物吴茱萸。
武王墩一号墓考古发掘组第一组组长张闻捷教授认为,“武王墩墓出土的文物丰富,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弥补了历史文献的不足,对研究古代帝王陵墓制度具有重要意义,也为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提供了重要实证。”
万人空巷看直播,了解“何以淮南”,增强建设繁荣兴盛的文化强市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央视直播期间,淮南万人空巷看直播,了解“何以淮南”。大家表示,楚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王墩墓考古发掘取得的可喜成果,增强了文化自信,坚定了建设繁荣兴盛的文化强市的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武王墩墓的科学发掘再一次让人们认识到淮南有着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极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说明淮南是一个文化宝地,更是文旅胜地。”安徽理工大学楚淮文化研究中心教授高旭说,要加强保护研究、宣传阐释、传承创新,讲好淮南楚文化故事,激活淮南文旅产业。
“通过直播观看青铜大鼎封箱转运过程,既激动又紧张!”淮南军分区文职人员李龙龙说,大量造型精美、工艺精湛的青铜礼器,千年以后依旧余音缭绕,透过文物可以一眼千年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更让我们惊叹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
“通过观看直播,让我对楚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我为楚国的辉煌历史感到骄傲和自豪,也被楚文化的灿烂所吸引。”安徽楚文化博物馆讲解员陈路感言,在楚文化的进取、包容和创新精神中,看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和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直播镜头带我们走近武王墩考古发掘现场,让我深刻感受到文化与历史的魅力,楚文化在脑海里也变得愈加生动。身为土生土长的淮南人我无比自豪,同时也充满了无限期待。”八公山区文旅局青年干部欧阳千慧子说。
“央视武王墩考古发掘直播,扩大了淮南知名度、影响力。”安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张志坚告诉记者,通过武王墩墓的发掘和研究,越来越多的外地朋友加深了对淮南文化底蕴的了解,纷纷来淮南观光旅游,领略“楚风汉韵、山水淮南”的独特魅力。
坚持文物赋能,规划建设武王墩墓考古遗址公园,拟建4A级旅游景区,真正让武王墩活起来、火起来。
武王墩与寿春城遗址遥相呼应,形成贯穿淮南市区西部的楚文化廊带,这一廊带范围内分布有大量战国时期楚国的贵族墓葬和中小型墓葬,是淮南地区重要的楚文化文物资源集中分布区。“武王墩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是加强这一楚文化廊带文物资源保护利用的重要举措。”考古工作者说。
“武王墩是淮南文旅业发展的新风口。我们将坚持文旅融合发展思路,加快武王墩墓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建设,拟建4A级旅游景区,用心讲好武王墩历史文化故事,用心把武王墩打造成淮南文旅最亮IP,真正让文物活起来、火起来,旅游热起来。”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要负责同志说。
目前,我市正积极推进武王墩墓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建设,现已编制《武王墩保护管理规划(2023年—2035年)》《武王墩考古遗址公园规划(2023年—2035年)》,计划以武王墩墓遗址本体及其历史环境为基础,打造一个5600亩的集保护、展示、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考古遗址公园,建成后将成为展示、弘扬人类文明成果和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2022年6月,武王墩考古遗址公园入选安徽省首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
日前,省文化和旅游厅印发《皖北文旅融合发展圈规划(2023—2027年)》,提出淮南武王墩墓考古遗址公园拟建4A级特色旅游景区。《规划》提出,实施大景区提升行动,加大武王墩墓安徽省级考古遗址公园考古研究和文物保护力度,持续挖掘内涵价值,不断丰富展示内容、创新管理运营模式。推动考古遗址公园向旅游景区转型,增强自身“造血功能”。《规划》提出,皖北文旅融合发展圈构建“一环三带十区”布局,淮南将建设“寿县古城—武王墩—八公山”楚汉文化旅游区:实施寿县古城保护提升、中国二十四节气主题展示馆等项目,植入文化休闲、精品研学、文创市集等业态。高标准建设武王墩墓考古遗址公园,构建多元文化展示体系。启动八公山引擎景观提升、豆腐文化博览园、卧龙湖文旅综合体、大丁山露营地等项目建设。做强“豆腐发源地”品牌,打造美食地标,激发“烟火寿州”文旅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