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下午,市委书记王成明带领市委办、教育局、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等部门负责人一行专题调研我市文化场馆建设情况。市领导高飞、张文华陪同调研。
王成明一行首先走进实验小学的吕叔湘馆和正则小学的吕凤子馆。每到一处,王成明都仔细察看学校教育名家文化馆的阵地建设现状,了解公共文化设施配备和常态化文化活动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等相关情况。“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精髓,文化名人是一座城市的骄傲,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和资源。”王成明说,丹阳是江南文化教育名城,文化教育事业自近代起就一直比较发达,并熏陶、培养出了一大批杰出人士,其中以吕叔湘、吕凤子、吕澂为代表的“吕氏三杰”在中国文化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王成明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强化顶层设计、用好系统思维,进一步提炼好、展示好、传承好丹阳文化,深入挖掘“教育名人”深厚内涵,在丹阳这片文化高原上打造文化高峰、精神地标,以更加厚实的文化力量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尤其要加强教育名家文化馆的公共教育功能,将文化场馆嵌入社会人文环境的整体营造,共建、共赢、共享,使每一个教育名家文化馆真正成为“一所大学校”。
随后,王成明一行走进西门大街改造项目现场,通过听汇报、看图纸等进行现场办公,就该片区文化场馆建设和文物保护工作进行现场踏勘,详细了解相关项目规划情况。据悉,西门大街是我市最早的聚落所在、重要的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丹阳2500多年城建史的重要证据,浓缩了丹阳近几百年来的人文历史变迁、老街巷道及特色古迹。王成明强调,该片区的文化场馆建设项目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各相关单位要积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对选址地块认真分析,科学研究,确保场馆建设与周围环境相平衡、相适应,进一步厚植历史文化底蕴,打造文化旅游新标识。同时要以更大力度加强文物保护利用,高质量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为加快建设“智造名城、运河明珠”现代化新丹阳提供强大文化和精神支撑。
在市图书馆,王成明一行先后走进馆内成人阅览区、自习室、少儿阅览室等场地,充分了解馆内各功能分区及特色服务等情况,就馆内活动的开展、读者服务、场馆运行等情况进行了详细的询问,并就图书来源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性意见。王成明强调,要充分发挥图书馆文化阵地辐射作用,做好全民阅读普及宣传工作,用浓浓“书香”浸润未成年人心灵,丰富市民文化生活,让爱读书、读好书在丹阳蔚然成风;要强化数字赋能,提升管理服务的智能化、便利化水平,及时充实更新馆藏资源,进一步完善便民设施,合理植入文创等业态,吸引更多人前来学习阅读,让大家安心、舒心地“泡”在图书馆。在现场,他还叮嘱图书馆不断创新运营模式,强化开放、共享、交互特色,持续提升服务能级水平,更好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读者需求。
最后,王成明一行走进省丹中迁址新建项目现场,实地查看该校文化场馆建设进度。他指出,要持续完善重大文体设施布局,发挥重大文体设施在涵养城市文化底蕴、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城市软实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构建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相匹配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以共享理念和信息化手段推进学校文化场馆建设,打破空间壁垒,实现资源、活动、场地共享,充分发挥文化场馆的阵地作用,实现全民共享文化成果。
一个优秀的公共文化共享空间,是美好生活的载体,也是美好心灵可以依托的精神家园。调研中,王成明指出,丹阳是一座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文化既是无形的,滋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又是有形的,体现在文化阵地、文化作品、文化产品、文化名人。他强调,全市上下要把文化丹阳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把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新期待作为工作落脚点,进一步创新载体,建好用好文化阵地;创新模式,项目化推进文化品牌建设;创新机制,加强政府、市场、社会资源有效联动;创新体制,更好推动人才培养、成果展示。同时要建设好管理好重大文化设施,强化与基层文化场所融通互动,推动公共文化服务更优质、更均衡、更便捷,增强市民群众的参与度、感受度、满意度,以共同体理念推动公共文化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