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正在成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传播利用高地。自立项以来,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坚持考古先行、保护至上,不断探索文化遗产活化利用新路径,以“玉文化”为代表的中华远古文明曙光愈发灿烂耀眼。
5月的凌家滩,草木葱茏、游人如织。一场“行走的课堂”考古研学游让师生们仿佛穿越回五千多年前,见证凌家滩文化的璀璨星光。
参加研学游的学生陈秋实说:“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玉人,感觉凌家滩的先民们特别有智慧。”
凌家滩遗址总面积约220万平方米。自1985年发现后,先后进行了15次发掘,总发掘面积约7500平方米,出土文物3000多件。2023年,国家文物局发布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最新进展,凌家滩遗址被作为中华文明“古国时代”第一阶段的重要代表之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王巍说:“良渚遗址是实证5000年文明的圣地,凌家滩整体上比良渚早500年左右,把我们中华文明形成的时间,从5000年提早到5500年,凌家滩遗址是我们研究中华文明形成非常重要的实证之一。”
自2013年立项以来,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围绕“彰显华夏玉文化、探源中华古文明”主题,先后实施完成了十多项文物保护展示项目,建成游客服务中心、研学旅行基地等配套设施,凌家滩遗址博物馆也正在加紧建设。大遗址价值的发掘与阐释、保护与利用,离不开考古研究的支撑,经批准,今明两年凌家滩遗址考古发掘面积2000平方米。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第一考古研究室主任、凌家滩遗址考古项目负责人张小雷说:“总的目标还是聚焦于墓葬祭祀区周边,根据以往的勘探资料,在墓葬区的北侧和东侧,应该都是当时先民铺垫的一个大型墓葬祭坛的遗迹。所以我们要用这2000平方米的指标,进一步揭示这一个人工铺垫的大型遗迹。”
坚持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与文旅产业发展相结合,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探索,截至目前,累计接待游客120万人次,先后获评安徽省十大文物活化利用优秀案例、安徽省六大主题研学旅游示范基地。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名誉所长陈同滨介绍说:“我们正在做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不是说一个地方一个遗址它单独的含义的展示,而是大家要共同连起来,构建出中华文明和中华文化的一个特征是什么样的,如何讲出中国的故事,讲出中国自己的文明和文化的特点,这就是考古遗址公园的一个主要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