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在位于三星乡雷庄村的石柱县郎林雕塑场,机械轰鸣,工人在有序作业,运输石材原料和成品青石板的车辆来往穿梭,停办闲置多年的原雷庄小学变成雕塑场后,又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雕塑场的青石板产品一直供不应求,去冬今春,共为石柱县城的‘精致山水城’建设项目供应青石板2000多立方米……”石柱县郎林雕塑场负责人郎克林在谈到生产经营时说,返乡投资建厂以来,不仅盘活了村集体的“沉睡”资源,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吸纳了当地多名村民就近务工增收。
现年48岁的郎克林是土生土长的三星乡雷庄村人,于1992年外出务工,先后在福建、浙江从事石材制作多年,不仅掌握到了熟悉的制作技术,同时获得了丰厚的经济收入。
2021年,郎克林回到老家过年时,得知雷庄小学已闲置多年,到处杂草丛生,房屋破旧不堪,为了让闲置的校舍场地“活”起来,村集体经济强起来,带动当地群众收入多起来,他萌生了回乡利用闲置小学创办石材加工厂的念头。
如何用好用活废弃的校舍场地资源,也成为当地干部的忧心事。当郎克林与三星乡和雷庄村干部接触洽谈时,双方一拍即合,很快达成并完善了“公司+村集体+群众”的利益联结机制。
同年,郎克林投资100余万元,购买了红外线智能切割机、智能数控设备、组合锯、单片锯、行车、运输车等,组建起了石柱县郎林雕塑场,修建起了物理沉淀池,实行水渣分离。
我县无石材原料,郎克林就从长寿区拉回石材原料在这里加工,生产出不同规格的青石板后,供应石柱及周边的万州、彭水等区县市场,并将废料、废渣、石粉进行综合再利用,形成石材循环利用产业链,实现低能耗、零污染。
“作为众多建筑材料中的一部分,青石板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据郎克林介绍,在建筑领域,青石板被广泛应用于室内装饰、外墙装饰、园林景观、户外家具等领域,有广阔的市场空间。
每天,当清晨的阳光刚刚跳出山顶时,现年50岁的当地村民杨安华,便赶到石柱县郎林雕塑场,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在这家雕塑场,像杨安华一样的固定员工有5人,季节性务工的村民有10余人。
“我每月的固定工资是6000元,今年以来,市场需求量大,经常加班,每个月拿到手的工资在9000元左右。”谈到收入情况,杨安华开心地说。
在三星乡党委政府指导下,雷庄村抓住发展机遇,充分利用闲置资源,推动产业落地,让沉睡的资源变成村集体和农民增收的源头活水,赢得村民交口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