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16个月的重建改造,位于丽水龙泉的披云廊桥今年正式通车。这是一座连接萧山和龙泉的连心桥、友谊桥,总投资2285万元,其中萧山捐资1300万元,成为两地山海协作成果的生动见证。
去年,“山海协作”升级,萧山与龙泉的关系更加紧密了,平台建设、产业合作、协作机制不断迈向新台阶,山海“协奏曲”唱响了两地共谋发展的“最强音”。
平台建设不断升级
去年11月确定选址,今年2月底正式启动,3月底完成报批,前不久土地顺利摘牌,预计9月底动工建设。位于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桥南区块的龙泉萧山“飞地”园区,是两地平台建设的成果之一。
早在2012年,萧山与龙泉就已启动共建萧山—龙泉山海协作产业园。8年时间,产业园引进项目近百个,已初步形成以汽车空调零部件为主的装备制造产业、以青瓷宝剑为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以国镜药业为代表的生物医药产业,以及农林产品精深加工、现代物流产业为一体的综合园区,被誉全省山海协作园区的标杆。
为进一步扩大两地协作优势,去年6月,两地签订了《飞地产业园合作协议》,明确在萧山区择地建设龙泉消薄科创“飞地”150亩,其中一期50亩。此后,经过商讨,开发区将“压箱底”的好地块拿了出来,这就是将要动工的龙泉萧山“飞地”园区。据了解,该园区是“飞地”园区的“升级版”,将面向数字经济、文化创意、生物医药等领域招引企业和人才,成为龙泉探索经济薄弱村消薄增收的新路径。
产业合作不断加深
在两地供销社“牵线”下,前几年,龙泉龙南乡上田村200亩荒地变成了“高山蔬菜设施农业基地”。这得益于,萧山与龙泉两地建立的“订单种植”模式。
通过这种模式,龙泉的高山蔬菜走入了萧山百姓人家,去年以来,已累计开展展销活动近50次;从今年7月起,萧山有关企业将每月定向从龙泉采购新鲜蔬菜50吨,蔬菜制品15吨,大米10吨,进一步助力拓宽农产品销路,提高农村合作社及农民收入。
农业仅是两地产业协作的一个方面。近年来,通过在产业开发、人员流动、招商引资等多领域合作互动,两地产业合作迈向了更广领域、更深层次。
在工业领域,通过项目信息共享、招商工作联动等举措,“总部在萧山、生产在龙泉”的创新模式正不断开花结果。去年,萧山帝凯集团下属的深圳福山生物,在龙泉投资3.6亿元的生物制药项目正式落定。与此同时,萧山也支持有技术需要、人才需求的龙泉企业到萧山设立技术中心或研发中心,实现产业融合发展。
协作机制不断深化
不管是平台建设,还是产业合作,“山海协作”就是要充分发挥两地优势,实现协同发展。在此过程中,龙泉通过获得项目、资金和平台,实现加快发展;萧山通过要素、资源和空间,加快转型升级。而这背后,离不开一套完善的协作机制。
当前,两地通过协商合作,在“飞地抱团”消薄模式推动下,龙泉有1亿元资金投资在萧山,每年可以获得1000万元的固定回报,如今这一模式已协助150个村完成了消薄。
随着协作不断深入,萧山和龙泉正朝着全方位融合发展迈进。今年3月,萧山中医院龙泉分院正式挂牌,为龙泉市百姓带去了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目前,已互派行政领域和专业技术领域挂职干部20余人次,极大地提升了当地医疗水平。此外,教育领域的合作也不断深入,目前,两地共有20所学校、22位教师进行了结对。两地8个部门、11个乡镇还签订了“一对一”帮扶合作协议,今年将在此基础上再增加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