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无锡 > 文字新闻
重才兴业,把“第一资源”化为“第一优势”
发布时间:2017-08-29  来源:无锡高新区  发布开发区:无锡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一座跨度上千米的斜拉大桥,如果支撑桥体的其中一根斜拉索出现1毫米的变形,对大桥安全的影响不可估量。如何第一时间捕捉到这1毫米的“风险点”?

  这一困扰全球桥梁界几十年的难题,日前被江阴法尔胜泓晟集团成功破解。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桥梁用智能缆索系统技术,一举解决了特大桥梁健康状况实时监测难题。从“麻绳”“钢绳”“光绳”,到今天的智能缆索,法尔胜的每一次跃升,都闪耀着人才的创造性光辉。

  工业集聚度高、中小企业面广量大,无锡建设产业强市、重振产业雄风的“支点”在哪?答案很明晰:集聚“高精尖缺”人才,通过创新驱动,走出一条人才发展与产业转型同频共振、互相促进的新路。

  “重才兴业”的基因,已根植在无锡这座创新之城的发展肌体。

  企业是招才引才育才的主体。越来越多本地企业的引才热情被点燃,推动“无锡制造”向“无锡智造”跃升在高达3000亿元的国际燃气轮机市场上,欧美企业几乎“一统天下”,中国企业苦苦求索,却斩获寥寥。就在这个时候,滨湖区的江苏永瀚特种合金技术有限公司站了出来:“为国铸‘心’,民企一样义无反顾。”

  征战“两机”市场,人才是核心。如何突破产业技术壁垒,董事长曹荣玩起了“迂回战术”,巧妙地以民间合作的方式,花重金一口气从国外引进16名具有国际一流精密铸造技术的外国专家。“豪华型”人才团队的组建,带来的是涡轮叶片工艺的突飞猛进。

  C919“国字第一号”工程中唯一的民营企业,承接50多个航空发动机、舰船燃气轮机、涡轮叶片研发……凭着卓越的远见和过人的胆识,永瀚硬是在“两机”领域闯出了自己的天地。

  什么样的是人才?需要怎样的人才?搏击商海的企业最有发言权。伴随着人才意识的觉醒,招才引智成为越来越多本地企业的行动自觉。

  在长江之畔:尽管创造了国际国内很多“第一”,但法尔胜至今被津津乐道的是引进了当地第一个本科生、硕士、博士、博士后和教授,如今拥有1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6名享受政府特贴专家、70名正高级职称员工,持续创新的人才“森林”逐步成型;在太湖之滨:凭借产业优势集聚4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5名省“双创”人才专家,药明康德生物医药实现了年复合增长率179%的惊人发展;在工业强区:中德美联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卫国本身就是“千人计划”专家,公司引进9名国内外名牌大学资深博士、30名硕士,首创的快速检验技术在世界法医鉴定领域独占鳌头……从立足本地到面向全国,从专注国内转向瞄准国际,国际化人才、国际化团队、国际化技术串珠成链,引领产业实现“制造”到“智造”的转身。当下,无锡已有11位诺奖得主、21位外国院士与民营企业牵手合作,其中7位诺奖得主拿出真金白银入股合作,形成了独特的诺奖“无锡板块”。

  引才热情被点燃,随之而来的是企业实力不断壮大。去年,我市入围中国企业五百强、中国制造业企业五百强的企业数均居全省第一。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5.8%和8.2%,创近五年来新高。

  人才引领产业,产业集聚人才。创新创业的生动实践接连上演,实现从“小盆景”到“大风景”的升华就在三个多月前,贝瑞森生化技术有限公司作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到生物医药创新源头瑞典设立创新孵化器。“这个研发机构将成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走向国际的‘桥头堡’。”董事长兼总经理顾铭充满着雄心壮志。

  “四个小时、闪电落地,两次卖房、破釜沉舟,诺奖教授、倾情合作”,顾铭传奇般的进驻经历,成为当地招才引智的一段佳话。而当时最打动她的,就是江阴高新区负责人的一句话:“这个项目要孵化几年?三年,好,我们就陪你走三年。”

  顶尖智慧激荡,贝瑞森的产业化创新不断提速。这不,创新孵化器还未在瑞典正式揭牌,项目已在向其招手:诺奖得主塞缪森教授已确定将其研发的新一代抗炎药产品放在江阴进行产业化。更令人欣喜的是,两个由瑞典顶尖科学家开发的纳米吸附材料和细菌吸附材料产业化项目也将于近日落地。

  引进一个领军人才,可以带来一个核心团队,兴起一个新兴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发展。放眼锡城大地,一个个创新创业的生动实践正接连上演。

  张雷来了,其率领的远景能源在短短数年间,从一家风机制造商发展成为引领能源互联网的智慧能源企业,去年销售达到124亿元,带动了风电产业的发展;刘海涛来了,其创立的感知集团,牵头制定行业国际标准,掌握国际最高话语权,带动了无锡乃至全国物联网产业的兴起;赵阳来了,其竭尽全力打造的世界领先企业美新半导体在全球专利超过30项,成为国内少见拥有MEMS产业核心技术的企业。

  在一个又一个创新创业企业家的带动下,物联网产业园、风电产业园、投影产业园等一批特色产业园区应运而生。这些特色产业园区吸纳、集聚了一批人才为之服务,进而推动人才和产业的共同发展。

  高端人才加速集聚,本土人才充分喷涌。无锡,这片中国最宜居的人才栖所,正用心续写一个“人”的传奇6月22日,一则消息在“朋友圈”被刷爆:中国社会科学院和经济日报共同发布《中国城市竞争力第15次报告》,无锡位列“2016年度宜居竞争力排行榜”内地城市之首,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继2013年后再次荣膺内地最宜居城市。这其中,经济环境、教育环境、医疗环境等方面的突出表现,成就了无锡的“最宜居”。

  宜居宜业,不仅体现在沉默的名次、数据上,更印刻在创新创业人才的心田中。

  同方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海涛感慨:“无论是宜居环境、还是宜业环境,无锡都堪称一流。当初公司选择落户无锡,正是被这里良好的宜居宜业环境所吸引。”江苏新广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省“双创计划”人才郭文平一到锡山,就被“呵护备至”:住房、孩子上学、职称评定等事情,还没等他开口,就已经解决了。

  产业聚人才,人才兴产业。近年来,我市广泛集聚海内外优秀人才,以人才强市助推产业强市。截至目前,全市集聚高层次人才11.1万人,海归人才1.1万人,高技能人才26万人;在锡创业“千人计划”专家245人,“万人计划”专家15人,省“双创”人才407人,省“双创团队”43个。

  高端人才加速集聚,本土人才充分喷涌,构筑了人才促产业、产业集人才的良性循环。仅去年,全市领军人才创办企业就实现年销售收入260.7亿元,其中销售收入超亿元的22家,超千万的170家,有19家企业正式挂牌新三板。

  季夏的太湖畔,波光粼粼,处之怡然。在中国长三角腹地的创新创业热土上,无锡正期待各方英才,来谱写属于自己的“创业创新之梦”。

上一条:优化生态,做物联网标准制定者 ——访IEEE中国区首席代表华宁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5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