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门口把病治好,是群众最朴素、最迫切的心愿。
随着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在我市加速实施,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酒泉医院稳步推进品牌、管理、技术“三个平移”工作,加快建设优势学科,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不断流动,为我市乃至全省患者打通了一条便捷的健康通道,群众“大病不出市”的美好愿景正加速实现。
看病难、看病贵,折射出医疗资源不均衡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群众所盼,市委、市政府更是高度重视。
2021年7月,市人民医院迁建项目开工实施。我市随后依托该项目申报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2023年7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酒泉医院建设项目纳入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名单。
为高质量建成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品牌、管理、技术“三个平移”工作必须同步开展。
“我们重新设计了院徽、院标,实现了院徽、标识、导识等与上海总院文化、品牌的统一。医院名称变更于3月20日获批,法人代表、机构代码证、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工作已办理完成。”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酒泉医院执行院长高臻说,“我们借鉴了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先进管理办法和理念,实施科室主任聘任制,增加25个岗位,让年轻技术骨干竞聘,以提升学科建设。今年,医院将在绩效考核方面进行调整。”
如今,医院已制定学科发展规划、人才培养规划,努力打造“3+X”优势学科体系。在派驻专家的指导下,开展阵发性心房颤动三维标测及射频消融术、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经胆囊管探查取石术等新业务新技术36项,其中23项技术填补了河西地区空白。目前,通过远程诊疗系统,可实现酒泉检查—上海诊断—酒泉治疗。派出56名医药护技骨干赴上海进修学习,今年计划再增派200人。
建设智慧医院的蓝图已绘就,我市将逐步实现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医疗技术和信息管理同质化发展;学习考察“5G+智慧医疗”院前急救与院内协同救治运行模式,探索建立上车即入院、“前置急诊室”急救理念。
今年3月17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酒泉医院“冯睿教授名医工作室”成立。曾获首届“国之名医”称号的冯睿教授带领团队,采用独创的shuttle技术,挽救了一名胸腹主动脉瘤患者的生命。这是全省首例利用该技术三开窗一分支重建内脏动脉分支手术。
“患者70岁,确保手术过程中血管通畅是手术成功的关键,shuttle技术正是保障血管畅通的关键。”冯睿说。
只用了两小时,冯睿教授团队就成功完成了这台复杂的大手术。术后,在介入医学科团队的精心治疗下,患者恢复良好。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酒泉医院介入医学科主任芮兴无参与了手术全过程。他说:“冯教授在大血管、胸腹主动脉的腔内介入跟周围血管的介入方面造诣很深。名医工作室的成立,对科室实现‘技术平移’意义重大。”
“今年,我们考虑再成立三到五个名医工作室。4月底,我们将与来酒考察的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管理团队和专家团队就此事进行商议。”高臻说。
新医院建筑面积24万平方米,设有门诊医技楼、住院部楼、传染病综合楼、行政办公楼、科研中心等13栋单体建筑,设置床位1800张。目前,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酒泉医院管理委员会已成立,“3+X”模式下的合作共建正快速推进。
“合作共建以来,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先后派驻33个专业的155名专家到酒泉工作,派驻时间一至三年,有效提升了医院的医疗水平。更多疾病实现本地诊断、治疗,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酒泉医院副院长肖志明说。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酒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执行主任侯丽丽从上海到酒泉已工作4个多月。她将在酒泉工作3年。在她和其他上海专家的指导帮助下,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酒泉医院对病人的管理水平,肺部感染性疾病、慢性气道疾病及肺部肿瘤的诊治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侯教授在疑难危重病例的查房方面给了我们很大帮助,同时在科研教学方面补齐了短板。”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酒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医师郭耀全说。
为加强医学教育与临床实践相结合,我市成立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酒泉医院酒泉职业技术学院医教协同中心。今年,医院实施学科“三驾马车”计划,研究制定中层干部任免办法,并于3月28日完成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派驻专家担任执行主任、副主任的聘任工作。
2023年,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酒泉医院门诊量同比增长31.5%,住院患者人数同比增长29%,手术台次同比增长24.1%,平均住院日同比减少0.1天。医院本市外转率下降18%,外埠患者来院就诊率增长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