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0月,中科院物理所长三角研究中心在江苏中关村科技产业园揭牌成立,该研究中心由市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合作共建,主要瞄准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前沿技术研发,致力于解决长三角地区企业在能源、信息、尖端仪器与智能装备等相关领域的关键技术需求,推动溧阳在前沿科学技术、新能源、高端制造等领域形成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去年11月,东南大学和江苏中关村产业园联合创立东南大学溧阳研究院,研究院现有教授、研究生团队60余人,拥有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科研人员20余人,是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研究院与江苏上上电缆集团、金源锻造、苏控等多家企业进行了合作。近期,研究院的专家教授们正在开展“智慧园区综合能源管控项目”研究,该项目基于泛在电力物联网技术,有助于提高江苏中关村创智园能源管理信息化、节能管控自动化以及综合能源管控智能化,使能源利用达到最优。
这些与高校院所的产学研成功合作,成为我市落实创新驱动、推动科技与产业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我市产学研合作得以高水平运作,产学研项目遍地开花,源于市委、市政府对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高度重视和企业对高质量发展理念的深刻认识。
曾几何时,我市企业发展中存在闭门造车、与高校院所缺少合作、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为了推动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进行产学研合作,让先进技术得到应用、科技成果得到转化、创新人才得到引进,近几年来,我市先后出台了《中共溧阳市委溧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向先进制造出发”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溧阳市“天目湖英才榜”专项基金资助(奖励)办法》《溧阳市科技创新券后补助实施方案》等多项政策来鼓励产学研合作;对与高校院所合作共建院士工作站、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的企业进行奖励。
政策的引导、措施的激励很快取得了成效。2015年,以瞿金平院士为首的乔尔塑料江苏省创新团队入选省“双创团队”项目,获省拨经费300万元,实现了我市省双创团队项目零的突破;江苏上上电缆集团与上海交大、哈理工、西安交大等高校建立联合研发中心,并与诸多国外研究院建立了合作。2018年,在国际权威机构发布的世界线缆企业规模排名中,上上排名中国第一、全球第七,成为我市高新技术企业的代表。
据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11年以来,我市企业共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500余项,与国内外诸多高校院所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建立了江苏大学、常州大学、江苏理工学院技术转移中心溧阳分中心等合作平台。在我市企业承担的省级以上科技项目中,约80%拥有产学研合作背景。
在产学研合作的推动下,我市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市累计建成省级以上“三站三中心”124个,95%规上大中型工业企业建立了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实现研发机构全覆盖;我市企业与有关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承担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项目13个,获省拨资金一亿多元支持。
一个个产学研项目的成功实施,一个个高新技术研发平台在我市落地,让本地企业获得了长足发展,更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的动力。
科技进步永无止境,产学研工作任重道远。针对部分企业产学研合作主动性不足、产学研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够、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等问题,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有利于产学研合作的良好环境;全面落实国家、省有关政策措施,制定和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知识产权、科技投入和人才引进等方面的相关政策,加大产学研合作扶持力度;搭建各类平台,建立产学研合作网,建好专家库、人才库等数据平台,成立一套健全的产学研合作服务体系;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活动,加强与中科院及重点院校的合作,围绕重点产业领域,大力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引导高校院所与企业合作共建人才培养基地,联合培养企业创新人才,打造一支优秀的产学研创新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