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走过蜿蜒的乡村公路,步入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文宫镇古佛社区5组的大棚枇杷基地,只见绿意盎然的乡野间,一个个贴着数字序号的标准化温室大棚整齐地排列着,果农徐雪兵正在手机上查看大棚内的实时数据。
“我们盖的这个大棚,在手机上通过专门的APP就能监测光照、湿度和温度,可以随时关注棚内小气候变化情况,更利于枇杷的生长。”徐雪兵笑着说,APP上还有自动报警的功能,当棚内的数值异常时,自己马上就能发现。
谈起试点种植大棚枇杷的经历,徐雪兵打开了话匣子。
2005年,徐雪兵返乡创业,在文宫镇流转土地种植露天枇杷,积累了大量种植经验。2023年,看好枇杷发展前景的徐雪兵,在古佛社区流转了110亩土地,试点发展大棚枇杷种植。
“农业现代化发展是必然的趋势,我们的枇杷种植也从传统的‘靠天吃饭’走到了如今靠科技‘赋能’。”徐雪兵告诉笔者,大棚种植可以把捕食螨挂在树干上,利用“虫吃虫”的方式实现生物防治,大大减少了农药的使用。
据悉,文宫镇是“中国枇杷之乡”,枇杷种植史已逾百年,2010年,文宫枇杷获中国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经过多年发展,目前,文宫镇的枇杷与曹家镇的梨已经在仁寿县初步构建起“南梨北枇”的水果区域格局,枇杷种植面积达到5万余亩,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枇杷生产基地。
文宫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持续擦亮“仁寿果”——文宫枇杷金字招牌,该镇不断推广枇杷栽培、管理新技术,加大品种改良力度,精心培育特色产品,通过开展农业技术培训、示范点带动、示范户推广等措施,提升枇杷品质。
推广大棚枇杷的种植,就是当地的有效举措之一。
“大棚枇杷不仅能有效避开气象灾害和鸟虫带来的损害,实现产量和品质的提升,还比露天枇杷成熟早、价格高,真正实现效益倍增。”徐雪兵介绍,由于口感好、上市早,商家都是主动上门采购,销路完全不成问题,批发价每斤能达到10至25元。
下一步,文宫镇还将继续采用“线上+线下”的模式,进一步拓宽枇杷销售渠道,依托枇杷采摘季等各类节会、活动,推动形成吃、住、游融合发展的新业态,让枇杷产业惠及更多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