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是一种集合了研究和学习的教育方式,通过实地走访、调查、实践等方式,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经验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我区研学活动从2023年春季开始试点,区内近2万人,以春游、队建、团建等多种形式,分别到全区红色研学基地和区级社会实践基地开展研学活动。同时,与遂宁教体局、区故管处联合开发了红色教育研学实践活动精品线路,6万余名遂宁市中小学生来潼,通过祭扫杨闇公烈士陵园、杨尚昆陵园、参观杨尚昆故居等方式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另外,市内外共计128批4147名学生到重庆市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参观学习。
“当前,我们正与区教委等相关单位一起,积极推进研学旅行,力争今年组织区内10万学生‘潼学游’,同时与华龙网等市场主体合作,大力开拓区外学生‘潼学游’市场。”区文旅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研学基地投用 走进“红色金龙”
4月1日,春和景明,位于双江古镇的“潼学潼游”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正式投用,迎来了重庆市长安锦绣实验小学四年级全体师生组成的第一拨团体参观体验。
简单的开班仪式后,师生们纷纷按照科目进行研学活动。同学们安静有序地走进杨闇公同志旧居,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文字,见证着闇公当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战斗史。同学们认真聆听着杨闇公的英勇事迹,深深体会到现今和平与幸福的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要更加珍惜。
禹王宫舞台上,身着戏服的演职人员正表演着川剧变脸,他拿着扇子,踱着台步,站点、踢腿,扇子一开一合间,红脸一下变成白脸,扭头间拂帽甩带,白脸又变成黑脸……短短几分钟时间里,演出人员不露痕迹地变换了七八张脸谱,一系列丝滑“连招”引得围观的同学发出阵阵惊叹。
孩子们走进禹王宫,用耳朵倾听川剧曲调的声乐之美,用眼睛探秘抹脸、吹脸、扯脸等不同变化形式,用心灵感受着传统非遗文化的震撼和多变乐趣。活动中,部分学生走上舞台体验数字化川剧变脸,随着孩子们的动作,一个个古灵精怪的脸谱出现在了舞台正中央的大屏幕上,在玩与乐中领略中华传统戏曲文化的无穷魅力。
在了解完川剧脸谱文化后,小朋友们个个兴趣高涨,拿到脸谱、颜料、画笔等材料后纷纷开始脸谱创作。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用鲜明的颜色绘出自己心中的脸谱。不一会儿,一张张独特的脸谱在孩子们画笔下应运而生,孩子们纷纷戴上脸谱,迫不及待地体验并展示自己的作品。
金龙社区的赤心田园里也是一片欢乐景象。一米多长的竿子,套上细线,绑上诱饵,来到虾塘边,小朋友们与小龙虾斗智斗勇。看着钓桶里张牙舞爪的小龙虾,大家欢呼雀跃。
带队老师表示,现在孩子们接触大自然的时间比较少,在这里大家既可以感悟红色革命文化和川剧表演等非遗文化,还可以感受回归大自然的乐趣,增添无穷童趣。
土陶是一门泥与火的艺术。陶艺老师把看似普通的陶泥玩转于手掌之中,千变万化,随意塑形。课程中,老师从陶瓷文化介绍开始,让同学们了解陶艺的历史及制作过程,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一团团浸润的陶泥,通过揉、捏、拍、压等各种方法,细心打磨,制作出一件件独特的陶艺作品。
“上午我们到杨闇公旧居,了解革命烈士的一生,学习川剧、陶艺等方面的知识,感觉很有意义。”来自四年级二班的李孟夏说道。
据介绍,“潼学潼游”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由双江镇金龙社区集体经济组织星乡创文旅公司与市级研学经验丰富团队共同打造。基地占地面积1000亩,建筑面积9000㎡,围绕自然禀赋和农文旅资源,立足双江古镇,拓展到全区,面向全市研学市场,把外地团队“引进来”、让本土团队“走出去”。以“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精神”为研学主旨,开发爱国主义教育、家国文化传承、传统文化传承、农耕体验、数字研学、生命安全教育等6大研学主题。其中,双江镇围绕数字重庆“1361”整体框架布局,推进数字化的家国文化、爱国主义、家风教育、古戏台的川剧变脸、家风博物馆的红色旗帜、长征路上、二十四节气等建设,用数字赋能文化的作用机制和路径优化,打造特色文化品牌IP,致力于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旅行服务,为“潼学潼游”数字研学开创了新场景,为全市数字赋能文化开创了新模式。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打磨完善研学课程,给大家带去更好体验。”星乡创文旅公司相关负责人陈丽表示。
学习农业知识 体验农耕文化
4月2日,潼州小学二年级师生走进潼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地开展春季研学活动,学习农业科普知识,体验农耕文化。
博物馆是了解一座城市的窗口,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潼南博物馆设有恐龙、历史文化、石刻文化、建筑文化、人文文化等展厅。研学一开始,师生们走进博物馆,认真感受着潼南历史与文化交融的独特魅力。
“在博物馆恐龙展厅内,孩子们看到了亿万年前的恐龙化石、大量的珍贵文物、长达33米的千年乌木,这些都高度凝练了潼南的历史与文化,是孩子们了解潼南的一个好去处。”潼州小学二年级一班班主任杨老师说。
青山有幸埋忠骨,翠柏无言祭英烈。临近清明节,研学活动中,师生们走进杨尚昆陵园,跟随工作人员的讲解,了解杨尚昆同志革命的一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学子们依次上前,向英烈敬献上手折的小白花,缅怀革命先烈们的丰功伟绩。
在果蔬书院,同学们又变身“小工匠”,手持棕刷、纸张,在老师的带领下沉浸式体验活字印刷技艺的魅力。在老师手把手指导下,大家齐心协力完成了一幅幅活字印刷作品。
“这是什么植物,有同学知道吗?”“同学们家里面经常吃到的紫甘蓝长什么样呢?”位于潼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之一的蔬菜博览中心是集“良种展示、科学研究、科普教育、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综合型生态农业观光园。在这里,学生们跟随老师的脚步,认识着里面的农作物,认真听老师科普农业知识,随后大家还进行植物敲拓染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辣椒苗种植基地里,学生们在领取到小辣椒苗后,飞快窜进地里,手拿小铁锹等工具,专心致志地栽种起小苗来。这一活动,让孩子们养成了爱劳动、爱生活的良好习惯。
“研学活动是对课堂的延伸,对教育有很大的帮助作用。孩子们走出教室,亲近大自然,体验农耕文化,加深了对劳动的认知。”潼州小学带队老师陈炼表示。
据悉,重庆潼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模式为农业+科技+旅游,是重庆目前唯一具有现代农业科技创新、生态旅游、科普教育等功能的综合性示范园区。目前已建成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蔬菜制种基地、玉米制种基地、蔬菜博览中心、渝西智慧农业示范基地、旭田植物工厂、柠檬种苗繁育中心、农业特色水果品种示范园等多个科研、展示和实践平台。研学项目将以弘扬农耕文化为主题,重点围绕“农业科普”“亲子栏目”“共享农场”三大亮点,打造国内一流的集文化、科技、教育、研学、旅游为一体的青少年研学基地,让全国关注重庆,关注潼南。
“为更好地宣传乡村农业文化,让更多青少年成为乡村振兴的传播者和践行者,我们不断整合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现有资源,推出青少年研学系列活动,为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及家庭‘郊游潼南’提供优越条件。”区农投集团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