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江之尾,到汉江之源,浩浩江水,牵起“如洋一家亲”的情感纽带。跨越1500公里的握手,让东部的市场订单、创意设计和西部的生态资源、人口红利,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苏陕对口协作两年来,如皋、洋县两地以产业合作为重点,以项目带动为载体,加强人才交流,拓展合作领域,对口协作工作结出累累硕果。从今日起,本报推出《“皋”看朱鹮乡 携手奔小康》如洋对口协作系列报道,记录洋县从无到有的产业巨变,见证洋县特色农业的品牌化之路,凝听如皋对口协作干部用脚步丈量责任的情怀。
产业扶贫,素来是造血式扶贫的主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也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群众就地就业的长远之计。”如洋对口协作两年来,两地干部群众凝心聚力,从工业选择,到工业搀扶,再到市场培养,踏出一条前无古人的道路。
筚路蓝缕启山林
提起如洋对口协作,洋县绅宝利服饰有限公司绝对是一个绕不开的地方。作为洋县第一家工业企业,绅宝利打开了一扇产业富民的大门。
“对,弧度拉直。一定要裁好,0.5的线,不能宽,也不能窄。”记者到绅宝利采访时,来自如皋的企业副总经理陈才美正在手把手地教导新员工。
“现在名气是很大,都知道是洋县第一家工业企业,但是压力更大,一路走来的艰辛只有我们自己知道。”陈才美说,第一批招进来的86名员工,23人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九成以上都没有一点服装行业从业经验,为了将她们从一张白纸变成熟练的产业工人,没少花功夫。“就像小孩一样,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从机台都不会踩,到能够踩机台,再到能够穿针引线、平车、打边、拉布、整件……这个过程大概经过了6个月的时间。”
绅宝利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白钟虎告诉记者,公司是去年6月12日正式开业的,最初的大半年,因为工人整体技术不熟练,产能一直不能完全释放,所以收入一直是倒挂的。前两月公司月完成订单数终于突破6万件,成功扭亏为盈。公司也适时将薪资结构从“计时制”调整为“计件制”,让优秀的工人能够脱颖而出。
“家里有小孩,到不了外面去工作,在这里工作,也有一份稳定的收入,挺好的,上个月拿了2000多元。”建档立卡贫困户黄彩虎说。
培植沃土育人才
“都说万事开头难,但很多时候,尽管开了头依旧是万事难。”在洋县挂职县委常委、副县长的如皋干部石兵这样说道。不可否认,绅宝利服饰有限公司是洋县人力资源优势与如皋产业优势的一次完美结合,但要想服装产业在洋县真正落地生根,需要走的路还很长,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制约瓶颈就是熟练工人的短缺,很多投资者考察后都是因为这个原因选择了放弃。
如何才能为洋县服装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石兵最终将目光瞄准了职业教育。在如皋、洋县双方的不懈努力下,洋县职教中心服装专业终于成功开设,如皋方面协调捐款60万元提供教学硬件设备,同时选派高级教师指导专业课程设计,围绕电动缝纫机的使用、压脚宽单线、双直线、弧标线缝合等内容,进行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教学,针对性强、通俗易懂,该专业目前已经招收两批学生共97人,第三批目前预报名人数已经超过120人。
“愿意留在洋县的,可以推荐到当地的服装企业就业。想要中等工资的,就介绍到如皋的企业。要求再高一点的,就推荐出国就业。”来自如皋的高级教师孙晓敏老师说,学生们的职业规划,学校已经做了充分的考虑。
日前,汉中市第三届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该专业一期学生宋俊宏一举夺魁,可谓一战成名。“我想出国去日本,继续进行学习,将来偏向于设计。如果有能力,可以自己开一家服装厂。”
遍地开花花更香
“手快的挣得多,手慢的挣得少,计件是凭能力吃饭的。一般工资是3000多块钱。”记者来到位于洋县李家村移民安置社区的朱鹮时装有限公司时,招聘人员正在面试。
随着洋县职教中心服装专业的开设,投资者的投资信心和投资热情也是与日俱增。目前,在洋县已有6家服装企业正式投入生产,累计吸纳就业650多人,朱鹮时装就是目前规模最大的一家。
“分别在柳山村开了一个分车间,在贯溪村开了一个分车间,在巩家槽也开了一个分车间。接下来我们在马昌镇,最近培训招工了300多人,这个月分车间可以开出来。”企业总经理李永刚向记者如数家珍般介绍着企业的布局。
朱鹮时装致力于推动社区工厂与家庭加工有机结合,化零为整提高效率。“有时候要接孩子嘛,4点多钟接孩子的时候就可以带衣服回家做。还有星期六星期天的时候,小孩子在家里也可以把衣服带回家做。一个月在1500元到2000元之间。对我们在家带孩子的父母,很满足了。”安置移民戴丽芝告诉记者。
为了让工人能够安心工作,朱鹮时装还特别建设了儿童活动室,配备专门的看护人员,指导孩子完成作业,进行游戏,解决工人们的后顾之忧。
石兵说,经过一年多的成长,服装产业目前在洋县已经成功扎根,而且潜力巨大。“前面有面料、有制线,后道有纸箱、面辅料的原材料,都可以做的。所以服装这个行业的前沿和后伸,产业链还是比较长的。”
采访的最后,石兵告诉记者,如皋洋县工业园目前已经破土动工,规划建设4万平方米标准厂房,预计明年3月份建成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