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当被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 ,比任何他看到的更真切,更广阔,更复杂,更确实!”3月27日一早,琅琅书声从乌镇观前街17号茅盾纪念馆传出,来自乌镇植材小学的学生们正在诵读茅盾作品《天窗》。
3月27日是茅盾逝世43周年纪念日,一场简单而富有温情的纪念仪式在桐乡市茅盾纪念馆举行,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乌镇植材小学的学生们向茅盾铜像敬献鲜花,寄托哀思。
少年时期,茅盾就已立下远大的文学志向,他曾借庄子《逍遥游》之典,撰写题为《志在鸿鹄》的习作,表达其少年壮志,也因此被老师评价为“将来能为文者”。如今,故乡的学子们在籋云楼真情“立志”,努力学习,传承茅盾的精神和力量。
“今年,茅盾纪念馆完成了建馆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展陈改造。欣闻纪念馆于3月27日重新对外开放,这一天正好是爷爷的忌日,看得出家乡政府对爷爷的重视和用心良苦,我代表家属表示感谢!祝愿茅盾纪念馆以此为起点,未来的发展越来越好。”现场,茅盾长孙沈韦宁通过视频发来对展陈改造竣工的祝福。
此次展陈改造面积755平方米,展陈内容共分成两个部分:有志竟成(立志书院讲堂)和我走过的道路(籋云楼),在保持原有建筑结构的前提下,对茅盾生平陈列展进行重新布局,加入了许多数字化手段,既能让观众更直观地了解茅盾其人,也兼具了较强的学术性和研究性。
在布局上,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间,打造公众休闲区——将原有废弃的中庭改造成露天影院,循环播放由茅盾经典作品改编的老电影;利用原来文昌阁闲置的三间平房,打造“茅盾书屋”;重新改造青藜阁茅盾文创区;在故居庭院增设少年茅盾与胞弟沈泽民的塑像。
茅盾生平陈列展主要位于立志书院第三进籋云楼。以茅盾的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为主线,由启蒙之光、革命之涛、笔墨之声、抗争之途、文化之使、回忆之境、晚霞之晖等七个篇章组成,以事件为点、时间为轴,全面展示了茅盾波澜壮阔的一生。
除了主线的7个篇章,此次还新增了一条“辅线”,在突出茅盾文学与革命的同时,采用高仿技术在展陈上首次呈现茅盾的书信手稿、诗词翻译、文学评论、童话创作等,展示茅盾多方面的伟大成就,给观众树立更为立体的茅盾形象。
区别于以往单一展板的展陈手段,此次展陈改造中使用了多种现代数字技术,如数字大脑、光电地图、触摸电子互动、电子书等媒体技术,为展览增添更多互动性和趣味性,为观众创造更加丰富的参观体验。
其中,数字化展陈“茅盾的文化数字树”是最吸睛的存在。这棵文化数字树,基于约1500万字茅盾相关语料进行挖掘整理,覆盖近万条茅盾实体、关系数据,挖掘茅盾不同侧面的文化内涵。
茅盾纪念馆是对外宣传“风雅桐乡”的重要窗口。继去年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回归”桐乡之后,今年,桐乡又将举行第五届茅盾新人奖,此次茅盾纪念馆的展陈改造亦是为盛会做好准备。
嘉兴市20余家文博场馆的馆长聚结茅盾纪念馆,参观分享此次展陈改造成果,同时召开嘉兴市文博场馆文创开发座谈会,就文化创意产品的研发、营销等方面展开了探讨。未来,围绕文创产品开发,茅盾纪念馆将进一步做好茅盾文化的创意转化,进一步擦亮“茅盾文学”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