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丰都保合镇聚焦产业发展,积极探索“产业+金融”“村集体+新农人”等模式,通过发展肉牛共富农场、复耕撂荒地等措施,突破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瓶颈”,推动集体经济发展,为促进村集体增收、带动农民致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增添动力。
共富农场有担保
村民养上“无忧”牛
近日,笔者在保合镇新院子村的肉牛共富农场看到,饲养员正在给牛儿投喂饲料,场地四周通风干燥、干净整洁。
保合镇人大主席易姜华介绍,近年来,保合镇在发展肉牛养殖的过程中,遇到了没场地、没技术、没资金等实际困难,肉牛养殖产业发展一度受限,该镇党委政府积极探索新模式,才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该肉牛共富农场是我镇创新培育路径、提升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的一个典型案例。不仅克服了村集体‘资金不足、无场地、无技术’的困境,还探索出了‘没有本钱靠贷款、没有牛场靠合作、没有技术靠托养、风险管控靠担保’的‘村集体+头雁新农人’发展模式。”易姜华说,该模式是保合镇专门针对村集体经济发展探索的一个模式,村集体和新农人通过购买养殖和本金保险,规避风险,真正让肉牛养殖户鼓足了发展底气,提振了发展信心,增添了发展动力,从而推动肉牛养殖业扩增量、提规模。
不仅如此,该肉牛共富农场最具特点的是和保险公司合作,实施风险管控,实行养殖和本金担保,实现零风险养殖,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固定收益4.32万元至12万元。目前,该肉牛共富农场肉牛存栏量近300头,其中村集体有100头。
“农场的肉牛存栏量,从最初的20多头发展到现在的200余头,靠的是党委政府的引导和支持。现在有养殖和本金担保,包赚不亏,养牛也更加有信心了。”该共富农场新农人毛国龙看着牛场充满信心地说。
盘活撂荒地
“闲置地”变“增收地”
进入3月,丰都县各个地方的青菜头逐渐进入收割尾声。在丰都牟家场村的田间地头,村民们也抓紧时间抢收最后的青菜头。
“这里原来都是荒地,现在全部用来种粮食,增加了不少收入呢。”见到笔者前来,牟家场村党支部书记范文平介绍。
耕地是农业发展之基,农民安身之本。为切实解决耕地撂荒问题,保合镇党委政府多方筹谋,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决定由村集体牵头流转闲置土地,通过组建专业合作社复垦撂荒地发展大豆、高粱、油菜产业,并引进新农人在当地流转荒地,发展种植玉米、榨菜等粮食作物。
同时,该镇还积极实施土地综合整治,完善水利设施,最大程度整合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价值,将“闲置地”转化为“丰收田”,保障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目前,该村实现了150亩撂荒地复耕复种,2023年该村增加村集体经济纯收入27万元。
“下一步,我们镇还将加大撂荒地复耕,多种类种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做到应耕尽耕、应种尽种,让撂荒地切切实实焕发出生机和活力。”易姜华说,目前,全镇13个村(社区)集体经济年收益均突破10万元,共富农场正在成长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