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我们冲出爬坡过坎关键期的制胜法宝。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着力推动发展动能由“低”变“高”,就是要聚力创新发展,加快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打造更多“高峰”“高原”。
聚力创新发展,打造“高峰”“高原”,关键是立足产业。科技创新不仅仅是实验室里的研究,只有把创新落实到创造新的增长点上、变成实实在在的产业活动,才能真正创造价值、驱动发展。我市产业基础厚实,但总体上仍处于中低端,面对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丹阳经济想要更好地冲出转型关口期,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产业强市之路,把五大传统产业和五大新兴产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优质土壤,精耕细作,着力突破制约产学研相结合的体制机制瓶颈,打通从科技创新到产业化的通道,促进科技成果更快转化,不断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规模扩张,努力向产业链、价值链的中高端攀升,真正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引领发展的主动力。
聚力创新发展,打造“高峰”“高原”,核心是要素支撑。创新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做好创新发展文章,就要富集创新要素,推动各种要素在自由流动中优化重组,迸发出强大的创新活力。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智力支持是最大的支持。一直以来,我市都把招才引智摆在重要位置,人才竞争力连续4年位居全省第七位,但客观地看,高层次人才不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依然是丹阳创新发展的突出短板。差距就是潜力,短板就是方向。在聚力创新发展中,一方面,用足各类人才政策,大力实施“丹凤朝阳”人才计划,招引和培育一批产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另一方面,立足现有产业特色和企业基础,培育一批符合产业发展需求的科技工匠,形成“顶天立地”的人才结构,让更多千里马竞相奔腾。平台载体是汇聚创新要素的“强磁场”,我们拥有一批院士工作站、工程技术中心等研发平台,要充分发挥平台载体的“创新源”作用,为创新发展增添“源头活水”。同时,借助各类平台深化产学研合作,以成功举办“大院大所丹阳行”对接会为契机“破题”,把签约的30多个项目“文章”做好。不断推进金融创新,引导企业创新融资方式,鼓励企业上市挂牌,畅通资金支持实体经济渠道,不断壮大资本市场的丹阳板块。
聚力创新发展,打造“高峰”“高原”,重点是营造氛围。创新离不开社会环境的滋养,聚力创新发展,需要不断浓厚创新氛围。要大力营造勇于探索、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潜能、激励创新行为,加快形成敢于创新的人受到尊重、善于创新的人得到实惠、创新失败的人得到宽容的良好氛围,让更多创新“种子”落地生根。
大创新大发展,不创新难发展。我们要锤炼战略眼光和战略耐性,厚植创新土壤、积蓄发展后劲,以更多后发先至的创新突破,为推动丹阳发展再升温添柴加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