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乘势起,山水绘锦绣。嘉陵江畔的“诗和远方”,既是南充人民的“会客厅”,更是南充发展的“聚宝盆”。
市委书记张冬云在市政协七届三次会议开幕会上,明确提出“加快推进巴蜀特色文化旅游发展示范区建设”,立足新的时代方位和历史坐标,发出了文旅融合的“动员令”、吹响了文旅兴市的“集结号”,必将引领新时代新征程南充文旅发展再谱新篇章。我们当闻令而动、乘势而上,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持续提升南充文化影响力、旅游吸引力、文旅供给力和文旅产业竞争力,让文旅成为南充最靓丽的名片。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旅产业融合度高、产业链长、覆盖面广、拉动力强,兼具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多方面综合效益,具有一业兴而百业旺的乘数效应。据有关机构测算,文旅产业每实现1元收入、可带动关联产业增收4.3元,每增加1人就业、可创造5至8个社会就业岗位。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着眼在新的征程上奋力谱写四川发展新篇章,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四川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明确提出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打造名扬天下、享誉全球的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南充作为三国文化和春节文化的发祥地,拥有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4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43项,拥有5A级景区2个、4A级景区10个、天府旅游名县3个,拥有文化旅游企业1243家和总体规模全省第二的标准演艺剧场,还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可以说老天爷赐予的自然资源得天独厚、老祖宗留下的文化瑰宝璀璨夺目、老百姓创造的民俗生活五彩斑斓。市委提出加快推进巴蜀特色文化旅游发展示范区建设,既是贯彻省委部署的具体行动,也是契合市情实际的科学决策,更是推进富民强市的必然选择。
目标指引方向,行动决定成败。客观来讲,现阶段我市扎实抓好文化旅游发展,加快推进巴蜀特色文化旅游发展示范区建设,既面临后疫情时代“大洗牌”的阶段性特征,也面临自媒体时代“大转型”的趋势性变化,能不能把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非常考验我们的能力和水平,我们必须咬定青山不放松、全力攻坚不懈怠,坚定不移朝着既定目标铿锵迈进。要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坚持文化保护传承、文艺作品创作、公共文化服务“三管齐下”,做好非遗资源、名人资源“两篇文章”,在精心守护好南充文化根脉的同时,守正创新推出更多富含南充特色、展现巴蜀风采、彰显中华气韵的文化精品,让南充文化在体系化传承、项目化推进、时代化呈现中赓续血脉、延续记忆、再续辉煌。要让文化旅游“融”起来,大力实施“文化+”“旅游+”和“文旅+”“+文旅”战略,既以文塑旅,用文化丰富旅游内涵、提升旅游品味,又以旅彰文,用旅游带动文化传播、推动文化繁荣,同时还要着力打造文化旅游与三次产业全链条贯通、全过程融合、全要素参与的产业生态系统,在更大范围和更广领域实现产业链整合、价值链提升,真正形成“1+1)2”的叠加效应。要让南充文旅“热”起来,坚持全地域覆盖、全资源整合、全社会参与,把各地各景区的文化气质、旅游特色、文旅品牌提炼出来、宣传出去,把实施文旅项目、创新文旅业态、培育文旅主体、提升文旅服务、优化文旅环境落到实处、抓出实效,把广大游客的兴奋点和南充文旅的引爆点挖掘出来、结合起来,真正让南充文旅有效“出圈”、持续“保鲜”。
殷殷初心如磐,时代答卷常新。当前,南充文旅发展新的一幕正徐徐展开,我们要锚定“加快推进巴蜀特色文化旅游发展示范区建设”发展定位,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砥砺奋进、勇毅前行,奋力推动全市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我们坚信,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南充文旅一定能够迎来生机勃发、欣欣向荣的光明前景,南充大地一定能够成为居者自豪、来者依恋的幸福家园,南充未来一定能够实现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华丽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