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第五场“京津冀协同发展·衡水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新闻发言人、党组成员、副局长万秋生就全市工业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发布并回答记者提问。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十年来,市工信局坚持以企业为中心,抓牢京津地区功能疏解、产业转移机遇,不断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全市工业经济实现健康稳定发展。
坚持稳中求进,工业经济“好”起来。十年来,我市工业经济保持较快增长,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看,2014年—2023年十年累计增长75.9%,十年年均增速5.8%;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看,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个数由2013年末的950家增长到2023年末的1217家,增加267家,增长28.1%;从工业企业纳税大户看,2014年全市纳税超千万工业企业仅50户,2023年达到107户。
坚持规划引领,产业结构“优”起来。十年来,我市研究出台了《衡水市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等一系列文件,从顶层设计、平台建设、龙头培育、协会建设、品牌标准、项目建设、人才培育以及开发区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规划布局,统筹规划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食品及生物制品三大主导产业发展和“9+5”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到2023年底,全市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2964亿元,同比增长17%。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动力“足”起来。深植工业设计,提高工业设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战略地位,加快推进工业设计成果转化,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2家,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2家。加快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累计达到22家,国家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累计达到3家。培树质量标杆,充分发挥优秀企业的榜样带头作用,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水平,加快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省级工业企业质量标杆累计达到8家,国家级质量标杆1家。
坚持梯次培育,企业实力“强”起来。培育专精特新,落实“创新型中小企业—省级专精特新—国家小巨人”梯度分层培育工作机制,到目前,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累计达到30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达到31家。培育单项冠军,鼓励企业做精做细,错位发展,注重细分领域单打能手,到目前,省级单项冠军企业累计达到58家。培育龙头企业,建立“大龙+小龙”双线培育机制,市级重点培育26家“大龙”,每个县市区另优选3家本地骨干企业培育“小龙”,优化资源配置,培育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区域竞争力、产业带动力的工业龙头企业。
坚持数字融合,智能制造“兴”起来。近年来,我市工业互联网实现突破式发展,荣获多项国家和省级荣誉。衡水老白干“白酒行业供应链协同一体化解决方案”和中裕铁信“铁路隧道止水带信息化监造平台”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实现衡水市国家级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零”的突破;衡水老白干被认定为国家级工业领域数据安全风险评估试点企业,“工业互联网安全分类分级管理实践”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安全深度行活动典型案例,“先进过程控制”场景被认定为2023年度智能制造优秀场景。衡水市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首批河北省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青竹画材、衡橡科技两家企业被省工信厅确定为2023年工业企业信息安全综合防护能力建设试点企业(全省15家),数量并列全省第一。到目前,省级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试点项目和省级工业互联网标杆案例分别达到28个和9个。
坚持精准服务,市场活力“旺”起来。全力做好“九捞九助”暖企行动、“衡水企业家日”、“政策找企业”、“12345+衡企通”服务热线等助企暖企活动,为企业送温暖、解困忧、促发展。每年举办“专精特新”银企对接大集活动,为专精特新企业解决资金瓶颈问题;开展工业产业链供需对接一站式服务活动,解决重点企业间同城不相识问题;年均印发各类惠企政策汇编千余册,使政策红利让企业“末梢有感”;每年组织召开“衡水企业家日”,对优秀企业家代表进行通报表扬;围绕工业设计、现代管理、职业经理人等主题,年均开展各类培训活动不低于20余场次,培训各类人员不少于2000余人次。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入推进和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立足我市产业基础,围绕产业规划和发展定位,我市重点形成了北京·深州绿色家具产业园和阜城北京·中华老字号食品产业园两大产业园区。其中,北京·深州绿色家具产业园相继引进了浙江圣奥、北京科宝·博洛尼、北京黎明、时代文仪等30余家家具及配套企业和30余家铝单板生产企业,目前,3000亩的启动区已初具规模。阜城北京·中华老字号食品产业园依托阜城县古船面粉、稻香村、益彰酿造等食品加工企业,主要承接北京中华老字号食品企业的外迁项目,目前已引进北京王致和、稻香村、益彰酿造、北京品奇等食品加工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