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到,“提升外籍人员来华工作、学习、旅游便利度”,这无疑有助于今后入境旅游的发展。
2023年,我国入境通关程序恢复到疫情前常态化。与此同时,国家不断优化调整外国人的来华签证政策,配套出台新的签证便利化措施。2023年8月以来,推出符合条件的入境申请者免采指纹、简化的新版中国签证申请表,实施中哈互免签证、中俄团队互免签证,试行6国来华单方面免签等各类便利化签证政策。文化和旅游部正积极出台“入境旅游促进计划”,为入境游客提供更多高质量旅游产品和更多便利化服务。
“从密集出台的系列便利化措施可以看出,政府在想方设法提升入境便利度。”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研究所副研究员刘祥艳表示,发展入境旅游意义重大,不仅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具有重要作用,还有助于提升国家形象与软实力。
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负责人石泽毅在近日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指出,入境旅游是中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入境旅游对促进和带动中国旅游业整体水平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对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和地区人民的友好交往、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和文明成果、促进对外开放,具有积极作用。发展入境旅游,也是疫情后世界主要经济体普遍采取的拉动消费、恢复经济的重要手段。
根据国家移民管理局的数据,2023年,全国移民管理机构查验中国港澳台居民和外国人出入境总人次恢复到2019年的67%。由此初步估计2023年全年我国接待入境游客恢复到2019年的六七成。分季度来看,第四季度中国港澳台居民和外国人出入境总人次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86%,高于第三(77%)、第二(65%)和一季度(42%)的恢复水平,我国入境旅游的恢复步伐正在加快。2024年春节期间,入出境旅游约683万人次,其中,入境游约323万人次。入境游订单总量较2019年大幅增长,新增可免签入境中国的国家游客增长明显。
“如火如荼的春节入境游市场证明我国出台的系列政策非常有效。”刘祥艳认为,伴随国际航线的不断恢复、入境便利度进一步提升、入境旅游供应链的持续修复以及今明年各级旅游目的地及市场主体的积极推广,2024年我国入境旅游的恢复前景较为乐观,放眼全年整个入境旅游市场很有可能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刘祥艳相信,未来国家会不断打通堵点,出台更多有利于入境旅游发展的政策。她建议,从三方面提升外籍人员来华旅游便利度:提高外籍游客“可进入性”,进一步优化政策手续、恢复国际航线;目的地层面,解决支付、打车、热门景区预约等难题,在公共交通站点、景区售票点等做好英语标识;营销宣传方面,创新旅游推广机制,组建专业宣推机构,实时更新最新入境信息。
其中,引发社会讨论度最高的应属支付相关话题。近年来,我国移动支付发展迅速,现金、银行卡等传统支付方式占比下降。聚焦老年人、外籍来华人员等群体获取支付服务上存在的短板弱项,中国人民银行起草形成了《关于进一步优化支付服务 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见》,已于2月23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中国人民银行将指导支付机构推出一系列便利措施,一是要求、指导支付宝、财付通优化业务流程,提高绑卡效率。二是简化身份验证安排,使外籍来华人员在绑卡等一系列过程中更便捷办理。三是指导主要支付机构将外籍来华人员使用移动支付的单笔交易限额由1000美元提高到5000美元、年累计交易限额由1万美元提高到5万美元。”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张青松表示。
在优化入境旅游支付服务方面,文化和旅游部采取了相应举措。例如,北京市推动全市重点商圈、景点、公园、酒店等重要场景的外卡受理能力升级改造,建立首都国际机场和大兴国际机场境外来宾支付服务示范区;上海市部署推动三星级及以上酒店、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等场所开通外卡POS机,优化境外游客支付服务。
“文化和旅游部将在中国人民银行支持下,积极推动优化入境支付环境工作。推动国家4A级以上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等建立受理移动支付、银行卡、现金等所需的软硬件设施,对旅游景区、度假区、文博场馆、文娱场所、星级酒店、文商旅综合体等重点文化和旅游场景进行支付便利化升级。指导支持与‘食、住、行、游、购、娱’密切关联的互联网平台企业,优化入境人员线上线下购买文化和旅游产品与服务的支付体验。”石泽毅表示,在景区购票入园便利化方面,文化和旅游部将推动旅游景区保留人工窗口,为老年人和入境游客在内的广大游客提供线下购票等服务,最大限度满足游客参观游览需求。同时,还将简化线上购票预约程序,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多便利。
《中国入境旅游发展报告(2023-2024)》(以下简称《报告》)指出,中国文化和美好生活体验构成入境旅游目的地的核心吸引力。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入境游客满意度专项调查,超过六成的受访者将体验中国文化作为来华旅行的主要目的。美食、医疗保健、购物等构成的美好生活也是来华游客的主要体验内容。
“国际化大都市仍然是当前入境旅游的首选目的地,但二三线城市也开始进入国际旅游者的视野。”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认为,受政策促进、市场回暖和供给创新多重利好因素影响,越来越多致力于打造国际旅游城市、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地方政府将加大入境旅游宣传推广,旅行服务、旅游住宿、旅游零售等业态创新将进一步加速。
《报告》建议,各级旅游目的地应持续致力于文化体验性与异地生活感的打造,以提升目的地的竞争力和知名度。比如,优先着手于重点博物馆外语讲解服务的升级及配套休闲服务的完善,筛选一批面向国际游客的古建住宿,联合特色旅行服务运营商推出“别样发现”旅行线路,从而在产品升级、场景打造以及线路设计方面持续继续强化文化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和魅力。
联合国旅游组织近期发布的《世界旅游业晴雨表》显示,中国旅游市场的恢复为全球旅游市场恢复注入动力。迈点研究院首席分析师郭德荣认为,这表明中国在全球旅游市场中的重要地位以及中国旅游市场复苏对全球旅游业的积极影响。由于中国旅游市场规模和潜力巨大,中国旅游市场的恢复不仅意味着国内游客数量增加,也意味着国际游客的回归。这将直接推动酒店、航空、餐饮、零售等多个旅游及相关产业的增长,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复苏,也为全球旅游业带来了可观的收益。
不仅如此,入境旅游市场的发展、中国旅游市场的恢复还将推动全球旅游业的创新和变革。中国旅游业在数字化转型、智慧旅游、绿色低碳等方面取得的显著进步,为全球旅游业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将推动全球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