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数字证书“一证通行”入选国务院政务服务效能提升典型经验案例,债务管控成效受到省领导表扬肯定,关税联系点、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深化试点等创新举措获财政部领导批示肯定,获评全省财政重点工作绩效考核先进市、全省财会监督综合工作表现突出市、全省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考核先进市、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先进集体、市级机关高质量发展综合考核优秀单位……2023年,市财政局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充分发挥财政职能作用,以创新促发展、以改革提效能,全市财政收入稳定增长,重点支出保障有力,支持发展成效明显,民生保障更加殷实。
财政收支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2023年,市财政局蹄疾步稳,坚持把财政收支平衡放在突出位置,统筹调度财政资源,多措并举增收节支,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财政支撑。
去年,我市财政收支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80.2亿元,增长11%,其中地方税收收入538.8亿元。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80.8亿元,增长2.9%;政府性基金支出883亿元。同时,市财政局统筹用好上级转移支付和地方自有财力,强化库款保障,全市争取上级转移支付326亿元,有力保障重点领域资金需求,切实兜牢“三保”底线。
围绕财政管理运行全过程,市财政局深化改革创新,强化监督管理,全面提升财政治理效能。持续完善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全面推广政府采购“一张网”、试点开发全省债务综合监管系统,一系列创新举措进一步提升了财政运行效率。扎实开展财会监督专项行动,组织实施六大类36个财会监督项目;出台市级预算绩效指标体系,实施17个重点绩效评价项目;深入推进法治财政建设,获评全省法治财政标准化管理优秀单位和连续三年以上先进单位,更加严密规范的监督管理,推动财政资金使用更加安全、更有效益。
在海门东布洲科学城,百奥赛图、益诺思谢、普适医药等与生物医药产业相关的大大小小项目在这里聚集形成产业生态;在南通开发区,以锂电、光伏、氢能为主的新能源产业体系逐步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产业集群效应正不断显现……
去年以来,市财政局持续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全面落实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全市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147.9亿元,其中增值税留抵退税54.4亿元。优化完善市级扶持政策,协同制定推动经济率先整体好转“50条”、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26条”、新科技“30条”、人才政策4.0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印发保障推动经济运行率先整体好转“110条”,兑现市级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资金14.3亿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7.2亿元,真金白银助推经济回升向好。
政府投资基金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2023年,市财政局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引导撬动作用,出台“基金发展16条”实施细则,在全省率先出台加强政府和国企基金管理的实施意见,推动南通市产业投资母基金、创新发展基金全年新设子基金11支、总认缴规模49.5亿元,并通过母子基金投资形成700亿元基金集群。加快创新区、市北高新区两大基金集聚区和南通金融小镇建设,成功举办2023南通投资峰会,基金新增投资、引进本地项目40个,项目计划投资额70.2亿元。
引金融“活水”,润实体经济。市财政局注重用好财政金融产品,落实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政策,加强风险损失补偿,兑现奖补资金1.4亿元,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题。截至2023年底,财政金融产品新增贷款146.6亿元、在贷余额137亿元(财政放大倍数超20倍),融资担保机构新增融资担保余额356.6亿元、在保责任余额323.7亿元。
逾2400万元补助金发放到位,保障困难群众美满过春节;“真金白银”支持厕所革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河道整治,千余村庄面貌焕然一新……一桩桩民生实事的落地生根,托起了南通百姓“稳稳的幸福”,其中也离不开财政在民生领域的大力投入。去年以来,我市各级财政部门切实落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举措,全力支持办好20项民生实事,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达80%。
为了让帮扶更有温度,关爱更有力度,市财政局认真落实新一轮援企稳岗扩就业政策,加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力度,全市就业补助资金支出6.6亿元,增长13.8%。强化兜底保障,会同相关部门稳步提高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孤儿等困难群体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全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从每人每月780元提高至每人每月820元。
同时,市财政局加强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投入,让更多实实在在的优惠“飞入寻常百姓家”。全力支持滨江中小学、易家桥中学、职大搬迁等新(改)扩建项目建设,保障推进“名城名校”战略,全市教育支出191亿元、增长1.5%。深入落实卫生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加大医疗卫生人才引培扶持力度,全力保障市中医院迁建、应急医院新建等项目,支持通大附院新院区建设。加大文化惠民力度,强化财政资金支持,推动市区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等公共文化场所免费对外开放。
当下,一个个老旧小区旧貌换新颜,一条条交通要道变得智慧合理,一条条河流更加清澈整洁,这都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市财政局持续保障推动城市更新,全力支持老旧小区改造、道路改造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项目,市本级城建交通水利投入55.2亿元;此外,还多措并举筹集资金,争取上级补助资金34亿元、政府债券额度387.7亿元、到账社会资本6.9亿元,有力保障了过江通道、高速公路、港口航道等项目建设,真正让城市更美好、让百姓更舒心。
“三农”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我市充分发挥财政在支持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上的作用,强化“三农”资金多元保障机制,推动财政金融协同支农,全力支持“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统筹下达各类惠农资金15亿元,撬动金融资本75亿元支持农业发展。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政策奖补,推动建成6个万亩示范方、30个千亩示范方,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我市入选全国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做好财政工作意义重大。市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曹金海表示,新的一年财政部门将进一步抢抓机遇、乘势而上,真抓实干、敢为善为,以更大力度夯实财力基础、更大力度支持经济发展、更大力度增进民生福祉,在中国式现代化南通新实践中展现财政担当、彰显财政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