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科幻电影《变形金刚》中的大黄蜂和擎天柱,是人工智能“阿尔法狗”,还是真实出现在餐厅、酒店等公共场所中的智能服务机器人?
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的机器人,其研发、制造、应用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曾经的幻想正逐步变为现实,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近日,应急管理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关于加快应急机器人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加强应急机器人急需技术攻关,强化重点领域应急机器人研制,推进应急机器人实战应用,深化应急机器人发展环境建设。
作为我国第一个机器人的诞生地,东南大学始终行走在机器人普及的“最前沿”,推动着相关领域的蓬勃发展——
1958-1960年间,在我国机器人事业先驱者之一、东南大学机器人传感与控制技术研究所的奠基人查礼冠教授的主持下,新中国第一个机器人经过广大师生一个多月的日夜奋战,从南京工学院(现东南大学)走出,还曾被拿到日本展出,技术堪称当时世界一流;
1984年,查礼冠教授的助手黄惟一,建立了机器人传感与控制技术实验室(现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机器人传感与控制技术研究所),东南大学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得以延续到今天。
在此后的数载时光中,一代代东大人薪火相传,在机器人研发事业的道路上不断突破创新,一件件形态各异的机器人成功问世。
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研制的“紫金猎手”机器人积极参与2010年世博会安全保卫工作,保障大会的安全举办,成为名副其实的“幕后英雄”;
2011年,宋爱国教授团队研制出中国首个防化机器人——核化侦察遥操作机器人,为解决核辐射和化学、生物污染的测量,高危作业区紧急情况处理等工作提供技术支撑。此后,团队还曾研制出两套地面模拟实验月面巡视机器人、研发上肢康复机器人等,为我国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医疗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从“顶天”到“立地”,宋爱国教授团队不断在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方面获得突破,助力我国高端机器人“智造”;
2014年,吴涓教授团队完成情感交互机器人的初步设计,为实现“脑之所想由机器人完成”的梦想更进一步……
李全团队的微型胶体机器人研究、杨洪教授课题组关于高性能仿弹尾虫软跳跃机器人的研发、吴俊教授课题组超属性凝胶电子皮肤的研发让机器人拥有“类人”触觉……
从“纸上”到“地上”,是东大人胸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崇高理想,秉承“止于至善”的校训风骨,在助力强国建设的征程上篆刻的光辉印记。这背后,也同样离不开先进科研平台的支撑与护航。
除了智能机器人实验室、机器人传感与控制技术研究所等科研平台外,东南大学近年来还积极寻求校企合作,不断开拓新平台、新基地,为学校师生科研探索提供广阔的施展空间。
2023年12月,学校自动化学院与芜湖藦卡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成立“高性能工业机器人控制联合实验室”;
同年4月,福特汽车STEM VEX机器人公益项目落户东南大学……
新时代,面对发展之问,东南大学高举创新之钥,以强劲的办学实力招贤纳士,组建高素质人才队伍,为推动我国机器人事业的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力量——
2016年,东南大学在我国最早设立机器人工程专业(当年全国唯一),依托成为国内第一个本科设立机器人专业的高校,并于2021年入选全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当年全国唯一);
2023年,学校首创“未来机器人”本科专业获批并开始招生。该专业为全国首设的目录外新专业,同时也是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新增专业类“交叉工程类”下的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专业……
青年人才是创新发展、永续发展的强动能和活力、希望之所在。立足学校雄厚的科研实力,学子们在专业领域中持续向下扎根,不断夯实专业基础,在各类科研竞赛中培养和提升创新思维能力,一次次登上“最高领奖台”。在第四轮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机器人竞赛指数中,东南大学获评A+,位居全国高校TOP2,充分彰显出东大学子的澎湃创新热情和实力(数据截至2022年12月)——
在2023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东大学子参赛项目《智能精准肿瘤介入穿刺导航与治疗工程方案研究》横跨人工智能、机器人、临床医学三大领域,通过全球领先的IRob多脏器恶性肿瘤介入穿刺手术机器人助力相关疾病的治疗,斩获全国金奖;
在2023世界机器人大赛十大技术创新成果评选中,赖健伟、张文彬、邱梦、葛伟4位成员在宋爱国教授指导下完成的项目《基于仿蜂窝气动驱动器的柔性康复手套》获评“2023世界机器人大赛十大技术创新成果”;
在2023年国际自主智能机器人大赛中,东南大学参赛队伍SEU ISE ROBOT斩获一等奖(该赛事仅3个一等奖),PROMARE-PLUS荣获二等奖……
迈进新时代,阔步新征程。未来,东南大学将继续坚持瞄准科技前沿,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助力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