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4年市两会如约而至,“专精特新”“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等词成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关键词。未来一年,我市明确要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着力开辟新领域、新赛道、新空间,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科创企业是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近年来,我市聚焦生命科学、新能源等重点方向,布局一批前沿性高新技术产业,着力打造新市场和新增长点。但科创企业具有高技术、高风险、轻资产的特点,在传统授信模式下,缺乏抵押物的科创企业让银行“不敢贷”“不愿贷”,且银行缺乏对企业发展潜力具体可量化的认定标准,导致融资难、融资贵成为科创企业成长的困扰。
针对银行审慎的风险偏好和科创企业“两高一轻”特点的错位,我市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实施“科创指数”融资模式,让金融精准发力,服务企业科技创新。
如何把科创企业的“含金量”分析出来?市科技局联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温州监管分局设置企业科技资质、科研投入、人才构成等11项指标39个数据项,对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赋分,使企业的科创资产可量化评估。依托该评价体系,政府部门能够监测分析企业发展情况,精准挖掘潜力科创企业,从而高效匹配政策资源,实现“数据得策”。更重要的是,“科创指数”解决了金融机构对科技企业“看不懂、看不准”而导致的“不愿贷、不敢贷”问题,实现“以指数定额度”,快速响应企业融资需求。
在数据“可用不可见”的基础上,银行开发专门的科技企业授信和风控模型,并在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上线无抵押“科创指数贷”产品。记者从市科技局获悉,截至2023年12月末,我市辖区内44家银行机构已累计通过“科创指数”融资模式向科技企业授信超800亿元、贷款金额超500亿元,实现高新技术企业授信全覆盖。
今年市两会上,“科创指数贷”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不少代表委员聚焦金融改革,纷纷为解科技企业融资之“渴”建言献策。市政协委员朱燕军提交了多份提案,聚焦企业生存发展。他建议,要探索推进“数据得贷”工作,加强数据资源整合运用,优化民营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推广应用“科创指数贷”“两个健康”积分贷等创新举措,推动信用贷款扩面增量提额。
据悉,下步,我市将支持迭代“科创指数贷”,为更多初创科创企业化解融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