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2024年全省气象工作会议在合肥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2023年安徽气象高质量发展省级评分全国第六,合肥大城市评分首次进入全国前十,取得历年最好成绩。2024年,安徽气象部门将加快推动合肥气象量子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实体化运行。
气象灾害预警是防灾减灾的第一道防线。2023年,数字化决策气象场景接入安徽省应急指挥系统。全年启动应急响应9次、开展高级别预警叫应986次,有力应对台风“杜苏芮”等重大天气过程;精准预报麦收降水“空窗期”,有效应对麦收“烂场雨”,助力夏粮颗粒归仓。全年人工影响天气飞机作业56架次、地面作业628次;汛期暴雨、强对流预警信号同比减少29%、68%,有效遏制预警“大水漫灌”。
2023年,“气象+”赋能经济社会发展质效明显。一方面,构建智慧农业气象服务体系,为20万经营主体开展数字化分众化服务,并建成智慧农业气象服务示范基地4个,获评全国特色农业气象服务中心1个。另一方面,气象量子融合应用开辟新赛道。牵头编制全国气象量子应用工作方案(2024-2030年);推进合肥气象量子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实体建设。
2024年,安徽省气象部门将全力做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通过提升极端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能力、健全防灾减灾应急响应和联动机制、发展气象灾害风险预警预估业务、提升人工影响天气能力,不断强化高水平安全气象保障。
实施省突平台的精准靶向发布能力建设,建设基于用户画像技术、最小影响范围半径5公里的预警信息短消息发布系统;实现县级气象预警与防灾减灾应急联动机制全覆盖。
面向农业、交通、水利、能源等高敏感行业,开展精细化气象风险预警、气象灾害风险预估服务,加强各类产品在气象灾害防御决策指挥中的应用,提升气象灾害风险防范能力。
2024年,安徽气象部门将加快推进气象科技能力现代化和社会服务现代化。
一方面,推动合肥气象量子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实体化运行,加强气象量子探测与加密通信技术发展,推进量子计算气象融合应用;继续推进第二次淮河流域大气科学试验外场观测试验,推动能量与碳水循环机理与应用研究。
另外,全省还将强化客观化网格预报预测技术和业务能力建设,建设天气气候智能网格一张网,初步构建0~60天智能网格预报产品体系。建设温室气体、植被物候、旅游气象、高标准农田自动站等专业观测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