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刚一开年,南开大学化学学院李伟教授团队就传来了好消息!团队自主研发、世界首创的蓖麻油生物航空煤油科研项目在河北省沧州市建设的万吨级工业装置正式启动建设。这标志着由南开大学研发的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生物航空燃油距离真正实现市场化又迈进了一步。
多年来,李伟教授团队长期致力于纳米催化材料与石油化工领域的开发与应用,在世界范围内首创蓖麻油催化加氢催化剂,突破了蓖麻油加氢催化剂易失活、选择性差、收率低的世界性难题,以蓖麻油为原料,通过催化加氢的方式制备得到生物航空煤油,同时能够副产高附加值的二代生物柴油和生物汽油。
2023年5月,乘着天开高教科创园成立的“东风”,团队成为园区首批入驻科创企业,开启了将科研成果导向市场的创业之路。
李伟介绍,该课题正式立项源于2013年。那时,团队研究的最初方向是要为京津冀地区大气污染治理提供脱硫技术。2019年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南开大学视察调研,并寄语师生:“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力争在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上出更多成果,勇攀世界科技高峰。”
“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让我们所有的研究人员都感到热血澎湃,希望能倾尽自己所学为祖国做些贡献。”回忆五年前,总书记来学校视察时的情景,李伟仍然感到非常激动。他和团队结合总书记提出的要求,以及我国双碳战略的重大需求,决定调整研究方向,把研发更清洁、更高效的生物航空煤油作为科研攻关的主攻方向。
“当时,世界范围内的科学家都聚焦在航空航天飞行器上采用生物航空煤油来替代目前的石油基航空煤油,以此来大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特别是近两年来,生物航空煤油相关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都呈现爆发式的增长。然而,我国还不具备大规模生产生物航空煤油的技术,关键技术仍掌握在外国公司手中。为此,国内民航飞某些国际航线要缴纳高额的碳税。可以说,生物航空煤油技术‘卡’住了我国航空能源领域的‘脖子’。所以,我们一定要攻破这项技术,把航空能源的未来牢牢抓在我们自己的手中!”李伟说。
立足团队数十年在催化领域的技术积累,历经五年的反复摸索与实践,团队终于成功研发出了蓖麻油催化加氢催化剂,该项技术成功实现了植物油加氢工艺——世界公认的最成熟的生物燃油工艺。应用该技术制备得到的生物航空煤油产品,经中国民航局测试中心、解放军空军油料所等多家权威机构检测,均全项达标,实现全生命周期二氧化碳零排放。
在李伟看来,实现“从0到1”的原始创新技术突破只是第一步,要让实验室里的成果真正投入市场,产生经济效益,造福人民百姓,是实现“从1到10”的新阶段、新征程。在团队创业的过程中,天开高教科创园为师生搭建了“近水楼台”,提供了便利、高效的服务,让师生可以安心做研究,有成果可以直接对接市场。这让团队“从1到10”迈进的步伐大大加快。目前,团队正在天津筹建新的技术研发中心,希望集纳更多适合开发的植物油原料,通过技术的转化为产业做好储备。
“我觉得,随着沧州万吨级工业装置的启动建设,我们已经走到了‘9’,还差的‘1’就是生产出规模化的燃油产品。”他介绍,团队规划的发展路径是:立足天开园形成研发的核心技术公司,形成万吨级燃油生产规模。通过国家民航局的适航认证后,未来将在天津南港建设一个20-30万吨的生物航煤的生产线,生产真正具有我国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清洁航空生物燃油。
“我们要用团队的核心催化技术为国家的能源安全、双碳战略提供科技支撑,在市场经济、绿色发展的生动实践中,践行总书记的嘱托!”对于未来的发展,李伟信心满满,干劲儿十足。
化学学院李伟教授团队创新创业的经历是南开人牢记嘱托,奋发拼搏的一个缩影。五年来,南开大学在原始创新和自主创新上取得了累累硕果:“超越传统的电池体系”重大研究计划加速推进;南开教授牵头完成全球首例非人灵长类动物介入式脑机接口实验,技术跻身国际领先行列;南开多个项科研成果入选“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中国光学十大进展”等国内国际业界评选,多项技术在问天实验舱研究、科技冬奥等国家重大急需攻关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开大学副校长陈军表示:“五年来,我们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不断加快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步伐,积累了更多从0到1的原始创新突破,提升了从到1到10的市场导入,甚至是到N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来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人才的培养。在此期间,天开高教科创园帮助我们打通了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市场的各种壁垒,让科技人员有了真正的英雄用武之地。今年一开年,天津提出了深化科技创新、产业焕新、城市更新的发展理念。这对于广大科研人员来说是非常激动人心的一种鼓舞,让我们相信,在天津的这片创新创业热土上,科技成果转化的未来一定是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