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静安区 > 文字新闻
“救命之恩无以为报……” 近日,十院收到这样一封感谢信
发布时间:2024-01-12  来源:东方网  发布开发区:上海市北工业园区

  近日,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收到了一封感谢信。感谢信中,质朴的话语与真情的流露,透露出患者和家属“劫后余生”的喜悦。

  “特送上感谢信和锦旗,祝贵院全体医务人员幸福安康。谢谢你们!”

  颅内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肾功能不全、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内环境紊乱……2023年年底,44岁的林女士遭遇神经重症,徘徊于生死边缘……

  2023年11月,林女士在毫无诱因和征兆的情况下突发剧烈头痛、头晕、呕吐……被家人送至附近医院的急诊室。经头颅CT等一系列检查后,结果令人心惊——颅内前交通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

  面对致命的神经急症,外院医生当即果断实施了动脉瘤介入栓塞,控制急性出血。由于之前的大量出血,脑室被血液占据、局部组织受到压迫,由此引发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为此,第二天林女士又接受了脑室外引流术。尽管采取了断然措施,但患者病情仍不断恶化,意识反应持续下降,再加上高血压、肾功能不全等基础疾病,机体内环境紊乱加剧,各项指标相继“亮起红灯”。

  基于临床经验,外院医生判断“凶多吉少”,面对死神的步步紧逼,家属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想法四处打听,最终联系到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高亮。

  11月28日,高亮应邀赴外院会诊林女士。经全面评估后明确告知家属,患者病情复杂危重,转院过程中面临巨大风险。尽管如此,家属仍不愿放弃,决定奋力一搏。

  家属的决心令人动容,高亮与外院同仁携手制订转院方案,最终于当天将林女士安全转运至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神经重症监护病房。

  入院后第一时间作评估,林女士的情况极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仅2+T,已接近下限,靠呼吸机辅助通气勉强维持生命。更揪心的是,原先的慢性肾功能不全急性加重,发生了十分棘手的“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此外还有脑血管痉挛……

  面对复杂、危笃的病情,十院神经外科医护团队沉着应对。在密切监测各项生理与病理指标的前提下,精准对症用药、调整呼吸机参数、维持水与电解质平衡……以确保内环境稳定,同时持续实施脑室外引流、维持脑灌注、改善过度通气……

  经团队精心治疗,林女士“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康复,3周后完全清醒”,至2023年年底,生命体征稳定,停止脑室引流后脑室无扩张、意识反应无下降,肾功能指标肌酐也恢复到发病前状态。2024年元旦前夕,林女士顺利出院,转至康复医院接受后续治疗。

  从病情危殆、生命陷入倒计时,到意识完全清醒、出院开启康复治疗,历时一个月的惊心动魄的救治过程浓缩在一页A4纸的感谢信中。高亮坦言:“神经外科医生把刀开好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患者术后要经历多重难关,任何一个环节没有做到尽善尽美就会功亏一篑,所以,我和团队一直致力于打造一流的神经重症监护。”

  据悉,2017年年初,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开启神经重症监护体系建设,为“生命方舟”配备了全身移动CT、PICCO、ICP监测、床旁脑电图、TCD、NIRS、脑温及脑组织氧监测等全套先进的NICU设备。

  此后,硬件设备不断迭代升级,基于5G通信网络的神经重症智慧医学诊治平台等陆续投用,使救治与监护的触角延伸至院外,撑起了全天候、全时段、零时延的“生命保护伞”。

  在硬件领域加大投入的同时,高亮还带领团队苦练“软件内功”,不断精进神经重症监护与救治技艺,连续十年举办“东方神经重症论坛”,与国内外顶尖专家互动切磋、沟通交流,将“生命方舟”打造得日益坚实。

  未来,十院神经外科全体医务人员将继续砥砺前行,牢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者誓言,在神经重症领域不断作出新贡献。

上一条:我县组织收听收看全省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智能绿色制造强省大会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4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