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推进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正当其时,恰逢其势。
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生物制造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生命科学作为未来产业新赛道,均被提及。
国家层面大力支持创新的背景下,一家政企联动支持医药创新的产业基金应运而生。
医药商业化龙头百洋医药不久前发布公告称,其与母公司百洋医药集团携手北京市门头沟区京西产业引导基金、北京中关村高精尖创业投资基金,共同设立规模10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主要聚焦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创新优质项目投资孵化。
一方是以优化医疗场景为使命的健康产业集团,一方是发力未来健康产业的地方政府,一方是重点瞄准高精尖产业的投资机构,三方的“握手”,充分发挥“耐心资本”对生物医药创新的支持引导作用,将形成推动医药健康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在当前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发展、加速突破‘卡脖子’技术的大背景下,北京市门头沟区百洋医药产业投资基金的成立,有助于推动更多优质产业资源实现创新突破,切实以科技创新优化医疗场景。”百洋医药集团董事长付钢说。
早在2022年,百洋就与门头沟区政府携手打造“百洋医药科研成果转化基地”,在产业空间、人才政策等方面为创新项目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科研人才聚集在北京,门头沟区具有区位优势,当地政府针对人才引进推出了多项优惠政策,吸引科学家和研发人才前来创业,还专门引进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等研究型机构,创新资源不断聚集。”付钢说,基地与科研“国家队”合作,促成科研成果转化的同时,会主动对接门头沟区产业发展规划,政企合作,共同建立完善的产业生态圈。
据了解,为了进一步降低早期投资的不确定性和风险,百洋还构建了自有技术研究平台,形成“六科”会诊体系,从赛道、专利、研发推进、临床等多个维度对候选标的进行全面评估。
在百洋的投资版图上,几乎每一项创新都有着属于自己亮眼的标签:中国首个、全球首个、国际领先、突破“卡脖子”技术……诸多具备技术壁垒、中国原创、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体现着百洋对生命科学规律的尊重,也彰显着龙头企业助力塑造地方医药创新生态的决心和实力。
“在生物医药领域,只有生物学发现、生物工程学突破、临床医学支撑和计算科学辅助这四个层面充分协同,才有可能产生真正有价值的创新成果。”付钢认为。
在门头沟生物医药产业集群里,作为牵头企业,百洋从生命科学的发展规律出发,协助地方做好顶层设计,开展要素配置和产业布局,其创新孵化能力给门头沟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而在未来健康领域,门头沟区也正不断完善心血管领域医疗器械产业链,着力打造国际心血管领域医疗器械高地,区域内的阜外西山院区等研究型医院也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研究支持。政企碰撞协同联动,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加速成势。
值得期待的是,在有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百洋带动集群聚势,有望做好科技成果转化这篇大文章,在门头沟打造又一个生物医药创新策源地和产业发展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