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向背决定着历史的选择。”2023年,海门始终突出人民至上,为民办实事成效明显,进而提升了高质量发展的温度。区委十五届七次全会明确,2024年,我们将坚持把打造“全龄友好型城市”作为民生工作的总抓手,确保财政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超过80%,让发展成果普惠于民。坚持在全龄友好上“走在前”,全力彰显“做示范”的新成色。为此,我们要一如既往,积极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提升公共服务的供给品质,服务和支持各年龄阶段的群众享受生活、保持身心健康、积极参与社会活动。
稳抓就业,做强教育。海门先贤张謇先生曾提出“父教育而母实业”的理念,我们要把就业作为最基本的民生,突出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打好减负、稳岗、扩就业“组合拳”,确保提供足够多的就业岗位,鼓励和支持更多人创业;持续推进“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五年倍增”“城乡居民收入十年倍增”计划,让人民群众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感受生活友好。要总结好经验,把握好契机,进一步深化集团化办学和“双减”改革,推动“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创建;巩固提升足球运动优势,系统谋划学校、师资配置,加快推进校园工程项目建设,推动新校区的招生工作,让师生在更好的教学环境里感受教育友好。
保障民生,发展医疗。不断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引导城乡居民积极参保;不断健全和完善救助方式、救助体系,让特殊群体感受同等关爱;整合资源巩固青少年保护成效,促进青少年道德素养不断提升;扎实做好对口帮扶、双拥优抚等工作;发挥各界力量,擦亮“慈善海门”“博爱海门”品牌,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们感受社会友好。积极推动医疗、医保、医药改革“三医联动”,牢牢把握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大好机遇,培育县域十大专科联盟,推进五大功能中心建设,构建“一体三翼五中心+N”发展格局,不断提升诊疗水平,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让人民群众感受生命友好。
创新养老,普惠托育。“一老一小”是全社会永远的关注点。丰富养老形态,完善“居家+社区+机构”链式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能力提升,积极推动医养结合,创新养老助餐服务模式,加快建设全国、全省示范性老年友好社区,加快打造城乡社区养老服务站点并实现全覆盖,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共享友好服务。扩大托育供给,探索“国企+社区”“国企+园区”以及“幼托一体化”等模式,以普惠可及的托育网络服务更多家庭,共同营造生育友好良好氛围。
说到底,全龄友好体现的是一个城市的胸襟和态度,更是一个时代的文明程度。我们要坚持文化育人,常态化开展文明宣传,精心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大力发展文旅新业态……不拘一格调动全社会力量,达成全龄友好共识,以扎实有效的举措,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越来越精细的多元化需求,让“友好”成为“强富美高”新海门现代化建设的幸福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