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宁波 > 文字新闻
我市以科技创新锻造新质生产力
发布时间:2024-01-04  来源:余姚日报  发布开发区:浙江余姚经济开发区

  解决关键技术“卡脖子”难题,实现国产替代,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这一理想信念,驱动着我市创新型企业——宁波天瑞精工机械有限公司的快速腾飞。

  新年伊始,记者走进天瑞精工厂区内的宁波科威联合创新中心,一台台精密的五轴数控机床在技术人员操作下有序运转。其中,摇篮式五轴、摆头式五轴等多台设备拿下了浙江省装备制造业重点领域首台(套)称号。“这些设备均能节省50%左右的成本,国产化率也从原来的40%至50%,提高到了80%至90%,不单单助力我们自身高速发展,也帮助整个行业实现降本增效。”天瑞精工总经理朱炜炜说。

  日前,2024年度“尖兵领雁+X”研发攻关计划第一批项目公示,我市3个项目获批立项,凭借着创新立命战略,倚靠着每年占销售额8%的研发投入,天瑞精工“高精度大力矩精密直驱转台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入选。

  天瑞精工在创新领域的亮眼表现,是我市近年来着眼科技创新工作,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高水平推进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的一个缩影。自市第十六次党代会上提出“聚力打造更具硬核力的智造余姚”以来,我市坚持实施科技创新首位战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创新驱动,加快把智能经济先发优势转化为规模优势、数据优势、产业优势、场景优势,推动科技、产业、金融、人才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创新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全域创新大格局全面拉开。随着《余姚市高质量建设国家创新型县(市)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落地,一张蓝图勾勒出“智汇余姚”的未来新貌。在打造“高精尖”企业生态过程中,市科技局积极健全建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系统构建“研发、建账、备案、入库、认定”五步走培育体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802家,新增认定速度居宁波市第一位。与此同时,我市全面打造了智能装备省级高新园区、产业技术研究院、科技飞地、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纵横一体、全域联动的平台体系,创新设立全省首个机器人与智能装备产业博士后创新联合体。仅2023年,全市科创平台服务企业就达2000余家次,开展各类培训200余批次。

  研发攻关硬实力明显提升。近两年,我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总体呈现研发投入全面增强、研发矩阵全面铺开、研发能力全面提升的良好态势。在这一成绩背后,市科技局深入实施规上企业研发费“两清零、一提升”专项行动,加大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力度,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全力打造企业单建、多企联建、行业共建的研发机构矩阵体系;支持行业龙头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重点企业组建创新联合体;健全“企业出题、全社会解题、企业评判、市场化应用”的协同攻关机制,完善“揭榜挂帅”“以赛代评”“赛马制”等科研攻关组织方式。2023年1至10月,我市251家企业享受研发补助4396万元,新增研发活动企业117家,有效发明专利同比增长21.5%,新增本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162家;新认定省级企业研究院8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18家。

  三链融合新标杆基本树立。“所谓三链融合,是指推动创新链与人才链、资金链、产业链的高度融合,让智造成为余姚最雄厚的实力。”市科技局副局长孙萍说。迭代升级新时代“1+X”人才政策、将“姚江英才”政策升级为“5个1000万”、扩大“姚创贷”支持范围、举办“金融助科创”银企对接专题系列活动、加快推进“一产业一研发平台”创新平台容缺布局……截至目前,我市累计入选姚江英才计划立项项目215个,集聚国家重点人才计划15人、省级重点人才计划15人,成功开发新产品367个;2023年1至10月,实施市级智能化改造项目110个,规上企业数字化改造水平评估完成率达85%;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37.2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74.1%,居宁波市首位。

上一条:“富乐嵊州·艺起来” 跨年演唱会举行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5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