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第四届“中国高科技产业化高峰会议”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办,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张平在主题演讲中表示,未来的通信技术要将计算和通信以及控制、智能全面一体发展,做到万物智能、数字孪生。近日,央广网记者专访张平院士,他提到,“如果说5G的需求是一个三边形,6G就是六边形。”
目前,世界先进国家已初步完成第一批5G商用网络建设,5G网络覆盖全球近三分之一人口。未来的通信就是面向人工智能机器的通信,未来通信技术能为人工智能提供基础架构。张平表示,5G商用四年发展势头强劲,全球5G商用四年的部署规模相当于4G商用六年的水平,5G部署进展远超4G同期。全球5G连接数突破11.4亿,渗透率12%,发展速度远超4G和3G时期。
截至2023年3月,我国5G基站总数达264万个,占全球60%以上。张平介绍,我国5G网络建设遵循“适度超前”原则,建设规模全球领先,有效支撑5G应用规模化和数字经济的创新发展口5G与行业融合过程中,逐步从面向消费类市场的5G技术产业体系,孵化形成了新的技术路线、产品形态、产业环节等,催生了5G行业产业新分支,构建了新型的5G融合技术产业体系。
相比5G来说,6G有哪些改变?张平告诉记者,“只有我们想不到,没有我们做不到。”相比5G,6G在接入速度方面,会有更多提升,在感知和通信一体化上做了更多工作。例如通信从原来陆地上的通信转为天空方面。有了智能化我们可以做到“虚实结合”AR、VR等会像身临其境一样,渲染性、沉浸式更强。
“对于6G来说,速度快只是其中一方面,最主要的还是可持续发展。因为6G主要是把人工智能和通信技术结合起来。我们现在希望能够用人工智能对无线、网络、应用部分全面掌握。使我们的环境、工具等都有一些智能思考,这其中6G的作用就非常大。”张平说。
未来6G技术将涉及多个层面,包括网络架构、传输技术、人工智能、安全隐私等等。张平表示,牢牢抓住下一代移动通信技术发展主动权至关重要。我国应以自主内循环的移动产业生态为主导,从芯片及设计制造、器件及设计制造、核心软件及开源,乃至平台化生态应用,独立自主研发制造,打造完整产业生态链。在可信域内全域部署基于自主研发、生产、集成可信认证机制的计算能力、存储能力和网络能力甚至影响可信域正常运行的基础设施。
张平强调,网络通信领域发展对于加快构建现代化新型基础设施体系、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意义重大。以6G关键技术突破驱动数字产业化,以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为核心的数字基建,是支撑我国数字经济的底座。未来,6G将带来新一轮的基础设施升级,将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带来新机遇和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