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最主要最根本的就是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我们必须从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原则、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特别是从新时代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中,深刻领会和把握“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
一、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
2016年10月,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了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写入党章。党的二十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庄严而明确地提出,“两个确立”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形成于领导和推进伟大事业、伟大工程、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的实践,是全党、历史、人民的选择,众望所归,实至名归。
二、党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于四大背景:一是在“两个大局”的背景下形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如何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个大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基础上,奋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提供了“总钥匙”。二是形成于“两个结合”中。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在“两个结合”中形成的新思想成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最重要的理论创新成果。三是在科学回答“三大课题”中形成。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十三个方面成就”也上升到思想内涵的高度。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概括阐述了新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新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新的飞跃。四是在对“三大规律”的深化认识中形成。新思想是我们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的统一,蕴含着丰富的道理学理哲理,是我们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和根本遵循。
三、发挥党校作用,捍卫和践行“两个确立”
“两个确立”对新时代党和事业的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坚决捍卫“两个确立”,要紧跟核心、忠诚核心、拥戴核心,旗帜鲜明讲政治,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把政治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第一位,把政治纪律作为“六项纪律”的第一位,把政治意识作为“四个意识”的第一位,把政治合格作为“四个合格”的第一位,把政治标准作为选人用人标准的第一位,把政治品质作为干部品质的第一位,把政治能力作为干部能力的第一位,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结合党校工作实际,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党校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充分发挥党校干部教育培训主阵地主渠道作用、党的思想理论战线重要阵地作用、党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和重要智库作用,以实际行动捍卫、践行“两个确立”,为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贡献党校智慧和党校力量。
2023年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战略意义,围绕“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在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接力实践中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丰富,必须学深悟透,深刻把握其思想伟力。
第一,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到“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再到“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将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地位,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目标,以人民为中心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推动文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习近平文化思想系统阐释了自信与自强、开放与包容、守正与创新等关系,得出了“两个结合”的规律性认识,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达到新高度。
第二,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不懈探索文化建设的理论升华和实践结晶。中国共产党在执政过程中,始终在探索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建设理论体系,为我国在不同时期的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的基础上,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成效显著。我们党以新视野、新理念系统回答了为什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怎么建设等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赋予文化建设理论新的时代内涵。习近平文化思想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文化建设方面奋斗成就和历史经验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创新成果和实践创新成果的集大成。
第三,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文化建设实践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成果。人的本质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基础性观点,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践行者,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马克思用先进的思想激活了中华文明的基因,推动了中华文明的生命更新和现代转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生命,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实现中国化时代化新飞跃,赋予其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在“两个结合”的基础上,造就了一个新的文化生命体,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开拓了中华文明发展的文化空间,不仅为中华文明永续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也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第四,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伟大思想引领伟大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系统完整、内涵丰富的科学体系。这一思想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对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战略定位、目标任务、总体思路、重大原则作出系统性阐释和科学谋划,凝结着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深刻见解,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历史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使命更加光荣、责任更加重大、任务更加艰巨。我们必须坚持将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用习近平文化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
作为全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文化遗产众多,苏州有责任也有条件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扛起苏州担当。
在全党进行主题教育的大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深入江苏考察,赋予江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的重大定位。明确指出江苏有能力也有责任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是我们做好当前工作的最大动力、最大鼓舞。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韧性、耐力、定力”,将其贯穿于经济工作中,既不因个别指标波动变化而动作变形,也不因个别指标表现不错就沾沾自喜,要扎扎实实、一步一步往前走,不搞花架子,不搞急就章、不搞数字游戏,着眼长远推动苏州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一,大力推进创新驱动战略,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一是运用先进成熟技术提升传统产业。传统产业不等于落后产业,低端产业不是低级产业,关键在于要做精做细做到极致。加强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实施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工程,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体系,培育更多高新技术企业,做强“专精特新”企业。大力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广泛整合高校院所、科研机构、产业创新基金等各类创新要素,构建以产品为导向的创新生态圈。二是抓住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机遇,推动数字经济时代产业创新集群融合发展。抢抓数字经济新赛道主赛道,把创新能力提升作为关键路径,坚持集群式发展,促进创新资源和产业要素有机协同配置,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坚守实体经济,做强主导产业,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围绕高端装备、电子信息、先进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聚焦在技术上有领先优势的细分领域,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瞄准前沿新材料、光子、元宇宙、算力、氢能等领域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打造未来产业先导区。深度参与长三角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三是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快构建自主创新体系,建立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应该指出的是,产业的由大变强、价值链从低端向中高端延伸,有一个过程,切不可急于求成。要清醒认识苏州在国际生产与贸易体系中的位置,不能脱离全球价值链谈自主可控。要特别警惕产业升级过程中的“断档”风险,即原有产业衰退过快、新兴产业未能及时补上。现实的选择是,在促进有部分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同时,保留并做强、做大、做精、做绝中低端产业,强化和延长现有比较优势。这不仅是防范产业断档的必要选择,防止陷入产业空心化困境,也是打造完整产业生态系统,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第二,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苏州对外开放的重中之重。要利用好工业园区、开发区、高新区和自贸试验区等各类载体和平台,引进更多的高质量外资。引进外资就是引进和聚集全球先进技术、管理、商业模式、人才等高端要素。大项目落地,就会带来产业创新、外贸、配套产业、高报酬就业、税收,还有技术外溢和市场竞争。不但要继续引进先进制造业,还要大力引进现代服务业。加快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积极推进制造业服务化,大力发展研发设计、信息服务、会展商务、会计法律、知识产权、人力资源等生产性服务业。支持工业互联网、在线新经济等平台企业健康发展。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高质量推进数字人民币试点,集聚发展数字金融产业,大力支持企业上市,更好服务上市企业。发展绿色金融,积极申建绿色金融改革试验区。提升苏州港综合服务功能,打造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积极发展会展经济,培育壮大文化创意产业,加快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重要指示要求,围绕产业链做强产业链、布局创新链、配置资金链、部署服务链、谋划替代链、拓展柔性链。依托热力图形成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线上线下24小时全天候创新招商合作机制,打造永不落幕的“招商会”“交易会”“推介会”和“对接会”。
第三,继续做好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的同时,加快制度型开放的步伐,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当前出现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从以往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等制度型开放方向演进。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属于“边境开放”,即贸易和投资自由化,重点在市场准入;而制度型开放是“边境内”开放,重点在规则和制度开放,涉及诸如法治化水平、知识产权保护、竞争中性、环保标准、劳工标准等优化营商环境的体制机制建设。制度型开放,既是开放,更是改革。未来的全球竞争的趋势是逐步转向制度竞争,公共服务的竞争,营商环境的竞争。以资本为纽带的生产要素流向哪里,价值链生产环节和阶段配置到哪里,很大程度上受到制度质量和营商环境的影响。产业和产品价值链中的高端生产环节和阶段的区位配置、先进和高端生产要素的跨境流动,对制度质量和营商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营造法治化、规范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是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对标世界银行宜商环境评价新体系,进一步优化制度体系,加强改革系统集成。积极推进包容审慎监管、企业合规改革等试点工作,优化提升“苏商通”“苏周到”等平台功能。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国际商事、破产、劳动、互联网5个专业化法庭作用,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当前,党内正在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9月12日,我们苏州市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动员会议召开。本次主题教育的总要求是“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根本任务是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努力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全党,理论上的清醒是政治上坚定的前提与基础,因此,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全面贯彻落实新思想和党中央的理论政策部署的前提条件。为了配套主题教育的开展,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效果,中央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配发了八种必读必看书目,即《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卷)》《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摘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2023年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专题摘编》,《论党的自我革命》,《习近平关于调查研究论述摘编》,以及党的二十大报告和二十大新修订党章。我们要综合运用好这八种指定书目的学习,以切实提高主题教育成效。
一是要原原本本逐字逐句认真研读指定书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是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新思想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贯通历史、现在、未来,贯通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方方面面,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一个科学完整的体系。只有坚持认认真真读原著、学原文,才能悟原理、知原义。八种指定书目中,既有原著选读,也有围绕专题的原文摘编,部分文稿还是第一次公开发表,还有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党章。认真研读这些原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这一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二是要坚持全面系统有机统一研学,注重全面学习与专题学习相结合,把握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八种指定书目各有侧重,但又是一个整体,共同服务于主题教育的理论学习。因此,党员干部既要认真深入研读每一本指定书目,同时又要坚持用系统论的观点,整体把握好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要专注于每一本书、每一个专题的深入研学,更要将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放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个科学体系中来认识和把握,避免碎片化、片面性,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避免知其一而不知其二,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三是要坚持及时跟进研学。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会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在今年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我们又先后正式提出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和习近平文化思想。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我们的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因此,我们要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结合主题教育要求及时跟进学。
四是要联系实际带着问题研学。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鲜明特点。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这次主题教育的总要求和总任务都强调要重实践,强调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强调要以学促干。因此我们要大力弘扬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带着问题学,联系自身实际工作学,切实做到精学细悟,知行合一,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做好本质工作、推动事业发展、服务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为苏州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排头兵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