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产业强市、集群强链,共建产业发展生态圈。本月上旬举行的2023世界智能制造大会期间,全市共有109个亿元以上项目签约,投资总额1231.7亿元。其中,“智能制造赋能产业强市”重大项目投资签约仪式上集中签约40个项目,总投资978.4亿元,全部符合我市“2+6+6”创新型产业集群发展方向。
牢记谆谆嘱托,不负殷切期望。我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苏重要讲话精神,坚守实体经济,以集群强链推进产业强市建设,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奋力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南京新篇章。“四大支柱”转型再出发,“2+6+6”创新型产业集群追逐“增长极”12月8日,在2023世界智能制造大会“智能制造赋能产业强市”重大项目投资签约仪式上,南钢与江北新区管委会签署基于湖仓一体的钢铁制造运营生态建设及钢铁绿色制造项目合作协议。该项目旨在利用新一代数字技术重塑钢铁生产制造模式,借助架构领先的湖仓一体化平台汇集高质量数据,融合人工智能与数字孪生等技术赋能企业智慧生产、智慧运营与生态协同,探索智慧、绿色智能制造新模式。南钢是我市钢铁行业龙头企业和优秀代表,近年来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企业升级,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展,着力构建“钢铁+新产业”双主业相互赋能的复合产业链生态系统。其中,打造的钢铁行业首个覆盖业务最广的“智造、经营、生态”集群式一体化中心,汇聚26条产线,整合210套相关系统,数据采集达42+万点,研发周期缩短30%,加工成本降低10%。作为东部制造业重镇,我市始终坚守实体经济,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电子信息、汽车、石化、钢铁四大支柱产业,在全市制造业发展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巩固传统产业领先地位,转型升级焕发澎湃活力。
目前,南钢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成为以生产高端品种、高附加值产品为特色,拥有海外多地产业布局和销售的现代化钢企。以扬子石化、金陵石化、南化公司为代表的石化产业,正不断向高端产品链延伸、向高新技术领域进军、向高质量发展迈进。先进制造业是地方经济的“压舱石”、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依托我市新型电力(智能电网)“国家队”,江宁区智能配电设备产业集群上榜工信部公布的2023年度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
目前,该集群拥有世界顶尖的自主创新科研实力,电力控制保护产品在国内具有领先优势,在特高压输变电保护控制领域技术水平国际领先,已拥有南瑞集团、南瑞继保、国电南自等120多家规模以上智能配电企业,其中上市企业达14家,产值超百亿企业3家。《南京市推进产业强市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中,我市重构产业版图,四大支柱产业转型再出发,“2+6+6”创新型产业集群聚力冲刺打开突破口,全力追逐风口捕获“增长极”。元宇宙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创新和应用的未来产业。
目前,我市已确立发展以江宁高新区、软件谷为核心,以建邺高新区、鼓楼高新区为特色板块的“双核多点”产业空间格局。竞速元宇宙,我市持续发力。12月21日,中国南京互联网3.0与元宇宙主题论坛在雨花台区举行,专家学者、业内人士共同探讨Web3.0和元宇宙未来的融合趋势,分享互联网与元宇宙最前沿的知识和实践。拼夺制高点,抢占新赛道。打造各具特色的元宇宙产业集聚区、打造国家智能制造先行区、打造国内重要的新兴材料产业基地……锚定奋斗目标,我市正加快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用创新答好“数实融合”必答题,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制造业智改数转不再是一道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埃斯顿采用机器人装配机器人,实现装配无人化。在工业机器人智能示范工厂,生产订单下达后,信息系统自动按顺序将物料推送到前台, AGV“扛着”物料精准运送到各个工位,通过机械手装配到所需位置,再通过拧紧机器人实现拧紧。智改数转带来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埃斯顿建成年产机器人本体9000台和工程配套设备6000套的生产能力,实现生产效率提高57.5%、综合运营成本降低21.7%、产品升级周期缩短35.8%、单位产值能耗降低11.4%。江苏可兰素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的柴油机尾气处理液智能调和车间,保证了生产过程中关键参数的可追溯性。“通过车间建设应用,公司近几年销售收入年均增长超30%,同时,生产效率提高38%、运营成本降低9.3%、产品不良品率降低75%。”江苏可兰素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制造企业提质增效,平台企业强力支撑。作为一家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安元科技构建起包括“物联终端+基础平台+机理模型+标识解析+行业应用”在内的工业互联网全要素能力体系和全链路产品体系,已为数万家制造业企业提供智改数转解决方案。“依托我市现有的1个国家级双跨、6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和23个省级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已初步形成结构合理、类型完备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能够深度赋能全市钢铁、石化、电子、轨道交通、能源等多个行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说。自2016年起,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已在南京成功举办8届。在此过程中,我市智改数转成效显著、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网联基础不断夯实,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正在给这座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澎湃动能。随着“2+6+6”创新型产业业务收入持续增长,优质企业不断壮大。
12月20日,江苏省2023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公示结束,我市475家企业入围,累计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1122家。此外,全市累计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13家,数量均居全省前列。今年以来,我市持续在强链补链延链上展现新作为、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突出新举措。加快培育优势产业集群。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新型电力(智能电网)纳入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计划;争创省级产业集群,推动新能源汽车等六大产业向集群化发展全面提升;布局未来产业新赛道,发布一批重大应用场景。加快打造产业创新高地。深入推进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新能源汽车换电模式应用试点、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南京)建设;以“揭榜挂帅”等方式,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联合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推动数实深度融合。实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加速行动计划,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升0.5个百分点、保持全省第一。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我市持续发力,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支柱产业、赋能创新型产业集群,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中东国家阿联酋位于陆海丝绸之路的交会点,有着“沙漠之花”的称号。当地时间12月4日下午,阿联酋迪拜凯悦酒店里,百余名采购商正在与来自中国的供应商火热交流。这是中国制造网海外直采大会全年规模最大的阿联酋站,平台特邀的采购商们带着大量产品需求和中国供应商面对面沟通采洽,一张张意向订单、交换的名片让众多中国制造企业满载而归。位于阿联酋的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是全国首家“一带一路”产能合作园区,自2018年5月正式启动建设以来,产能合作已在“沙漠之花”迎风绽放。今年10月,南京嘉翼精密机器制造公司正式入驻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发挥3D打印绿色建材优势,为西亚国家解决建筑垃圾处理难题。“我们是首个进入园区的南京企业,将在满眼黄沙的空间里,利用3D打印技术,打造一个公园化绿色园区。”该公司董事长李进表示,他们已与迪拜方面签约,破题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让更多绿色低碳3D打印公园、建筑出现在迪拜街头。高水平“走出去”,高质量“引进来”。
12月21日下午,一艘满载东南亚货品的船舶从胡志明市驶来,抵达南京港龙潭港区,五颜六色的集装箱映射着南京外向型经济的活力。据了解,“南京—太仓—海防—胡志明”东南亚集装箱外贸航线开通一年以来,装载量不断提升,截至11月底,该航线进出口重箱约1.5万标箱,累计为区域企业节省约6700万元。打下深厚根基,织就紧密纽带。南京立足“一带一路”交汇点重要枢纽城市定位,切实扛起“走在前、挑大梁、多作贡献”的省会担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枢纽能级提升实现新突破。临空经济示范区正式获批并揭牌;12.5米深水航道通达南京,形成直达国内主要港口的集装箱干线网络;稳定开行8条国际班列线路,覆盖15个国家,通达70多个城市;截至今年9月,南京中欧班列累计发行1500余列、6.56万车。资源要素集聚取得新成效。累计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布局建设30余家海外协同创新中心;位于鼓楼高新区的中奥江苏创新合作中心、位于软件谷的中俄南京创新合作服务中心已实体化运作,位于白下高新区的中日、中芬南京创新合作园已建成并集聚企业入驻;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中奥创新合作服务中心成功纳入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信息管理系统。经贸合作工作迈上新台阶。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连续多年位居全省第一,海外各类工程及投资项目遍布全球六大洲近120个国家和地区;对外贸易跨越4个百亿美元台阶,达943亿美元;服务支持中阿(联酋)产能合作示范园建设,部分企业与示范园签署项目合作协议。我市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加快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南京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