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微电子高地是无疑了,也应该发力了,搞物联网没有芯片怎么搞?”“喜大普奔,随着半导体工艺的提升,一定会有源源不断的追加投资”“是时候回无锡工作了”……本月初,华虹集团集成电路研发和制造基地项目落户无锡的消息,引发了网友们热议,半个月后,行业媒体、海内外产经网站依然热度不减,对这个超百亿美元的“巨无霸”项目投来关注的目光和追问——华虹这样的业界翘楚为何选择无锡?
拂去巨额投资的光环,项目本身在无锡产业发展史上堪称里程碑意义。在无锡实施“产业强市”两周年之际,如此巨大体量、具有行业引领性的重大项目落地,成为无锡实施产业强市主导战略最生动有力的注解,于这座城市而言,其深意更在于对无锡产业乃至城市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和影响力。
27年,铸就无锡集成电路产业的“光荣与梦想”
尽管外界的艳羡多集中于无锡一举了揽入了省年度最大产业项目,但无锡决策层以及业界对“光荣与梦想”的理解,不止于此。
时间倒转回上世纪90年代初,国家集中投资20多亿元,目标在无锡华晶建成一条月产1.2万片、6英寸芯片生产线,这是寄予了一代人希望的“908”工程,也是中国第一次发起向集成电路领域的大规模冲击。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无锡集成电路产业基础、人才储备、意识理念均得益于被业界称为集成电路“黄埔军校”的“908”工程的洗练。走近这个行业,你会发现,今天扛起集成电路产业大旗的,依然是那些从“908”工程一路走来,从青葱少年走到了沉稳中年而梦想不改的人们。
因而,当“华虹”作为国家“909”工程的实施主体,将集团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溢出项目带到无锡时,人们会如此振奋。这标志着,从无锡“908”到上海“909”,再到上海与无锡携手“910”,无锡集成电路用27年时间回归这一国家战略性产业。
集成电路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的意义有多重大?数据显示,中国芯片进口的花费已经连续两年超过原油,过去十年,累计耗资高达1.8万亿美元,远超10万亿元人民币。芯片产业亦是中国输不起的战争。中国的芯片九成需要进口,这不仅让跨国公司卡住了诸多产业的咽喉,也使中国的商业机密和国防信息存在安全隐患。过去几十年,中国一直力图在芯片领域谋求突破,但至今产业的主导权和大部分行业利润仍然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
因而,作为曾经的国家南方微电子工业基地,在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沉寂,在前有劲敌、后有追兵的关键节点上,无锡对于华虹项目的理解远远超出“百亿”美元本身——这是一个关乎国家信息安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代表先进制造业方向的重大产业项目,是“南方基地”27年后的重整和回归。
这一次,我们准备好了。
道相同,无锡携手华虹共谋“12英寸”王座
用横空出世来形容华虹无锡基地并不为过,直到消息公布的那一天,或许不少兄弟城市都会多少有些错愕,在此之前,关于这个超级项目确实没有太多踪迹可寻。
“无锡是国家‘908’工程的所在地,华虹是‘909’、‘910’工程的重要承担者,在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上同根同宗同脉。”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小敏在签约仪式上阐明了两者之间的渊源。
华虹集团是一家以集成电路制造为核心主业的国有高科技产业集团,目前在上海拥有1条12英寸生产线,第二条12英寸生产线正在建设中,得益于近几年集成电路产业的高速发展,出货量、盈利率大大提升,产能已逼近极限,必须新增数条生产线才能满足需求。而上海在土地等资源要素方面的制约决定了华虹必须向外发展,但作为一个大型国企,又是关乎国家信息安全的产业,在外地投资是一个牵动多个层面的浩大工程。
无锡靠什么打动华虹?“去年年底,在得知华虹在上海的发展空间已到了上限,无锡就一直高度关注并密切跟踪华虹的未来布局发展问题。”参与、跟踪了整个项目招引过程的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钦介绍说,虽然无锡有很好的产业基础,较为完备的配套,但是这些并不是我们所独有,而对于华虹这样的超级项目,各地都极为重视,项目招引竞争非常激烈。在很短的时间里,无锡拿出了关于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研究以及无锡集成电路产业发展、布局的“报告”,交到了华虹决策者手中。“华虹方面告诉我,他们没有见过哪一个城市对集成电路产业有如此深刻的认识,与华虹在发展理念上能如此高度契合。”默契来自直抵人心的认同。“之所以选择无锡,是基于华虹集团与无锡市就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和《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 总体部署所形成的共识。”华虹集团董事长张素心说。
事实上,无论是对集成电路的深刻认识还是发展理念上的高度契合,其背后都有一股强大力量的推动。这股力量正是无锡产业强市主导战略所带来的发展生态环境的改善,对重大项目招引的决策力执行力,对发展的内在激情和冲动。
当项目从认识层面推动到实际操作层面,大量准备、协调工作让今天站在美好结果回望过程的人,都绷紧了身上每一根神经。华虹在无锡设基地,涉及到国家战略产业,国家各部委严格审查把关;牵涉到巨额投资和大量技术人员的派遣,需要做好方方面面的认同工作。可喜的是,经过双方不懈的努力、扎实的工作,无锡证明了自己是一个值得信赖的“伙伴”,华虹证明了自己的战略眼光。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这次华虹无锡项目还获得了国家集成电路大基金的“背书”。此次大基金的投入,无疑可视为三方签下的一份“投名状”,华虹携手无锡,借助大基金之力,目标直指国内集成电路“12英寸生产线”之王座。
千亿量级,产业强市吹响新的集结号
衔枚疾进,迎来新一轮强劲的产业脉动。
据了解,此次华虹在锡将布局数条12英寸集成电路芯片生产线。一期项目将建设一条月产能约4万片的12英寸生产线以及相关配套设施。首期项目实施后,将适时启动第二条生产线建设。记者从消息人士处获悉,目前我市拥有海力士一条用于存储器的12英寸生产线,华虹在无锡预计将建设4条,无锡在12英寸芯片的布局将更趋完善、强化。在未来几年,无锡的12英寸生产线有望达到5-6条,将形成一个千亿级的产业规模,无锡集成电路“南方基地”的地位重新得到稳固。
作为无锡政协委员,十一科技董事长赵振元在今年初的市两会上,他的议案就是关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华虹项目的到来,使无锡集成电路产业链日趋完整。”在他看来,材料、设备、配件等供应商将相应向无锡集聚,提供给生产线设计、安装、芯片封装等配套产业的机会也十分可观,“更重要的是在芯片设计和自主知识产权方面补齐了短板。”据了解,整个华虹集团专利申请量达到了1.1万项。赵振元表示,芯片是集成电路的核心一环,向上,可以发展大硅片,向下,可以发展封装、测试,“华虹的到来,让无锡在向产业上、下游延伸发展方面获得了核心力量。”
更令人关注的是,无锡正在打造以物联网为龙头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地,而集成电路正是这一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华虹的到来,将成为无锡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不止于此,华虹项目的落户还将带来新的“溢出效应”。据了解,华虹在锡设立基地后,将陆续有约5000多名集成电路方面的工程师来到无锡工作。巨大的人才流量,意味着无锡将迎来一波新的城市发展动力,同时也使无锡人才结构更为多元,带动城市教育、医疗、消费的增长和升级,使无锡真正向宜居宜业的国际化城市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