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花放,稻谷香,岸柳成行……”一部现代京剧《沙家浜》,令常熟名闻遐迩,也使“芦荡火种,鱼水情深”的抗战精神得以代代相传。11月中旬,“遇见沙家浜”全国戏曲票友大赛启动,让常熟再度迎来“出圈”的高光时刻。
从历史悠久的西北到风光旖旎的西南,从繁华热闹的华北到文化多元的华中,最后落脚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遇见沙家浜”全国戏曲票友大赛城市海选正在火热进行,吸引了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的戏曲爱好者,他们倾力投身戏曲舞台,铿锵激越唱响国粹之声。
12月初,在拥有百余年历史的西安易俗社,阵阵戏曲声悠悠传出,145位戏曲票友粉墨登场,同台竞技,其中有学业有成的京剧爱好者,有身怀绝技的秦腔票友,也有嗓音清润的昆曲演员。南腔北调余音绕梁,他们字正腔圆、声情并茂的演唱,让整个易俗社文化街区沉浸在浓郁的戏曲文化氛围中。“特别希望通过年轻人将国粹传承并且发扬。”参赛选手刘蔚萱师从陕西省京剧团国家一级演员王丽华,她在接受采访时兴奋地表示,自己学京剧已有20年,希望能够走向全国,与更多的戏迷朋友们交流、学习、探讨,并非常期待能和大家在常熟见面。
这只是“遇见沙家浜”全国戏曲票友大赛城市海选的众多场景之一。大赛分为海选赛、晋级赛、总决赛三个阶段,不设组别、不限年龄,面向全国招募。根据赛程安排,在华东、华北、西北、西南、华中五个片区10多个城市展开招募,每个海选城市最终筛选10至15位票友入围晋级赛。
大赛由中国京剧杂志社、国史学会宣传教育中心指导,国家一级演员和新生代戏曲传承人担任评委。截至目前,海选赛已先后在西安、银川、成都、北京四地成功举办,有860多名戏曲爱好者报名,影响力持续扩大。首站西安赛区报名人数高达410人,银川、成都、北京赛区报名人数均过百人。参赛选手中年龄最小的6岁,最大的80多岁。大家以戏会友、以戏交流,在感受沙家浜红色经典的同时,续写戏曲发展的灿烂篇章。“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这段耳熟能详的唱腔,自现代京剧《沙家浜》诞生至今,已在华夏大地回响了半个多世纪。《沙家浜》将历史背景与时代精神相结合,把广大人民对革命先烈的敬仰和抗日精神的赞美情绪,融入到鲜活的剧情之中,其影响力历久弥新。
作为评委之一,国家一级演员、文化部优秀专家、著名梅(兰芳)派青衣第三代传承人胡文阁认为,大赛不仅是一场戏曲比赛,更是一次跨地域的文化交流,映照出的是“遇见沙家浜”的宏大图景,而广大参赛选手和观众无疑是这场盛况的最佳见证者。大赛主办地常熟是吴文化发祥地之一,也是沪剧《芦荡火种》和现代京剧《沙家浜》的故事发生地,“一城山水,自在生活”是常熟风情和城市气质的最佳写照。大赛现场,常熟文旅公司向大家展示了常熟的山水好戏,同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评弹、石湾山歌以及文创产品、特色美食等一一分享,还向参赛选手和观众赠送了常熟旅游套票礼包。
大赛期间,常熟文旅公司还与海选城市以及其他客源地城市的旅行社合作,同步开展以“看戏、听戏、学戏”为主题的旅游推介,吸引更多游客认识常熟、走进常熟、了解常熟。截至目前,已有超30条体验戏曲类线路面向全国推广,深度参与的游客超2000人。
从主办方和参与者共赴的文化共建到精心设计的特色旅游线路,常熟对于如何创造性地在保持文化传统的同时推动旅游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能。常熟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徐正表示,大赛将戏曲保护传承作为探索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搭建戏曲展示交流舞台,多主题、多渠道、多手段推进戏曲文化、红色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为沙家浜红色经典和传统戏曲注入了深刻鲜活的时代内涵。海选赛还将陆续在沈阳、潍坊、合肥、上海、杭州、南京等地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