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追梦的姿态,都将被定格为历史;每一滴奔跑的汗水,都将浇灌出未来。1978年12月18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45年来,一代代港城人接续奋斗,我市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得到满足。
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但变化的力量并非来自时间本身。从即日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同框穿越看巨变》,通过一组1978年拍摄的老照片与如今相同地点重拍照片的巨大差异,带您穿越45年的时空,感受“同框”照片背后的故事,让改革巨变与百姓的幸福清晰可见。
晨起开门,沿着连云港老街胜利巷的石板路拾阶而上,抬头可见云台山,积雪浮云端。84岁的聂庆利深吸一口气,初雪后特有的凛冽寒气瞬间盈满鼻腔。
远处,连云老火车站钟楼响起阵阵钟声,“6点钟了。”他站定身子,回眸一望,海天一色的美景尽收眼底。思绪,仿佛像掠过钟楼的鸟儿,飞回到45年前的一个早晨。
“爸爸,爸爸,快走呀!我可想拍照了。”1978年初秋的一天,一个梳着两个羊角辫、系着红领巾的小姑娘,拉着一位军人的手边走边跳。彼时,38岁的聂庆利专程向部队请假,带着家人来拍照。
“老聂,就在这儿吧。”战友李干事透过相机的镜头,很快选定了一个最佳摄影点,“老聂往左,嫂子在右,孩子们站在中间。自然一些,笑一下。”随着快门“咔嚓”一声响,一家五口人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以连云火车站做背景,既因为当年这是连云港的地标性建筑,又反映了那个年代的人对于出行的重视和渴望。
昨日,聂庆利小心翼翼地爬上凳子,从墙上专门取下这张老照片。揣着它,聂庆利和女儿、大儿子来到当年拍照的地方,请路人为他们又拍了一张合影,留下了时代变迁的光影记录。
聂庆利是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聂家庄村人。1960年,他被分配到连云港某部队服兵役。虽然从地图上来看,连云港距离莒南,不过区区109公里,可在过去交通运输不发达的年代,回老家探亲,却是一件舟车劳顿的大事。
虽然已过耄耋之年,但聂庆利对于回家的记忆仍十分深刻。“头一天在部队吃过午饭就得走了,要先从连云站坐火车到新沂,绿皮车很慢,一般都得要4个小时才能到。到了新沂天黑了,就得在车站周边找个地方住下来。第二天再起个大早,转汽车到莒南县,在中途有个站点叫汤头镇,在那儿下车,走9公里路才到家。”他说,到家时,已经是第二天的下午了。
一年休一次探亲假,聂庆利回一趟老家,来回就要奔波差不多4天时间。回家的经历,让他记忆终身。
那是改革开放之初,他总结普通老百姓出远门十分折腾的原因,“一是车少,二是路况太差,都是沙石路,别说村里了,连县城都没有像样的路。”
时光,在一年年、一趟趟回家的旅途中不知不觉溜走。1982年,聂庆利转业后,留在连云区工作,单位家属区距离火车站不远。
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宁连一级公路升级为高速公路,我市开启了公路建设“高速时代”。短短20多年间,港城大地上的高速公路从无到有、从线到网,通车总里程达到430公里,实现了市与县、县与县之间全覆盖,密度位居全国前列,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以高速公路为主轴形成的快速交通通道,密切了沿线城市的经济交流,成为名副其实的“经济大走廊”。
“高速路通了以后,路就好走了,车也多了。那时候,我跟同事开车去过北京,后来因为出差,也去过不少地方,上海、苏州、南京、常州、黄山、山东多个城市……”聂庆利说,最直观的感受是去南京出差,以前坐班车十几个小时才能到,自从通了高速公路,4个多小时就到了。
公路路网建设实现港城内联外通,多向扇形铁路网建设则让我市一跃从“高铁末端”成为交通枢纽。2009年,陇海铁路完成电气化改造,聂庆利家门前的连云火车站停办了客运业务。
“后来连云港东站迁到平山那边去了,2018年市区通了高铁,速度非常快,到徐州最快40多分钟,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说起港城交通运输的飞速发展,聂庆利打开了话匣子。
到“十三五”末,我市国铁干线运营里程达396公里,其中高快速铁路240公里,全面融入上海3小时、南京1.5小时、青岛1.5小时、徐州1小时的交通圈,市域形成半小时交通圈。坐高铁,如今已成为市民出远门的首选。
可自从老伴过世后,聂庆利也因为年事已高,现在除了拿药、上银行取钱,平时不怎么外出。但他十分关心时政新闻,从广播里、电视里、报纸上,了解到港城对外交通的飞速发展,也从心底里赞叹时代的变迁。
“我在2006年的时候,坐过一次飞机到沈阳探亲,‘飞过去’比坐车又快多了。”回想起唯一一次坐飞机的经历,聂庆利面露微笑。
是的,他印象中的老机场,如今不仅已更名为花果山机场,而且异地重建为4D级国际民用运输机场、江苏省大型干线机场、国家一类航空口岸和苏北地区国际航运中心,航线通达全国23个城市。
随着城市规划的变迁,聂庆利家所在的连云街道胜利社区,因背靠海上云台山,面朝大海,不仅可观赏宜人的自然风光,也有老火车站、老街等旅游资源,已被改造成为旅游景点。逢年过节,外地游客络绎不绝。
在喧闹的环境中,虽然身未动,但其实心已远。聂庆利时不时也坐上孩子们的私家车,回莒南老家看一看,“谁能想到呢,开车一个多小时就到了!”
回家,在今天看来,不过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