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上午,苏州工业园区海关、苏州工业园区经发委联合相关金融机构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推出“关助融”惠企新举措,通过海关添信、政府助力,破解园区中小微进出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据悉,首期参与“关助融”试点的6家企业已累计获得中国银行苏州工业园区分行授信额度近5500万元。
“关助融”是园区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减税降费工作要求,进一步提升外贸营商环境,推进进出口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的一次全新“试水”,依托园区海关提供的进出口企业信用等级、守法记录、企业进出口金额、纳税数据等相关信用信息,帮助企业在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增加担保授信额度,园区政府在此基础上给予适当补贴。
“大部分中小微企业没有可抵押的固定资产,常常面临资金不足的困境。而对于银行来讲,信用贷款又有着比较高的风险。”中国银行苏州工业园区分行是首家参与“关助融”试点的金融机构,目前已完成3家企业的放款,3家企业进入贷款流程。在中国银行苏州工业园区分行行长顾美华看来,海关给企业的信用数据能帮助银行降低对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分析成本,真正让守法优质的企业享受到金融便利。“对于参加‘关助融’项目的企业,我们不仅最大限度降低利率,更开设审批绿色通道,做到企业随时申请,银行随时审批。”
康纳机械制造(苏州)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营精密金属冲压零件的中小企业,虽然年销售额达1.4亿元,但由于企业没有自有厂房,依然无法顺利获得银行贷款。参与“关助融”项目后,康纳机械很快就完成了纯信用贷款流程,获批1000万元,实际利率低于市场水平近70%,每年可节省利息约45万元。“融资成本的大幅降低是看得见的实惠,但我们更高兴地是可以将省下来的钱用来加强创新,扩大产能。”康纳机械财务总监刘秋红坦言,园区在企业融资服务上做“加法”,在融资负担上做“减法”,在融资环境上做“乘法”的有效措施,让企业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苏州工业园区海关副关长唐政表示,海关信用是企业信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助融”项目构建了“关政银”合作的新机制,尝试通过企业申请实现海关和商业银行之间信用评价加分,将海关信用引入担保体系,有助于引导企业守信激励、失信惩戒,共同促进进出口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对于园区打造世界一流营商环境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