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宝山分院骨关节外科病区收治了一名左手疼痛的患者。经过检查,确诊为左手中指指骨骨折,急需对左手中指进行指骨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新技术助力手术更安全
在手术过程中,首要的难关是麻醉。为了确保手术安全和患者舒适,仁济医院麻醉科主任医师殷文渊和住院医师龚灵龙进行了充分的术前评估,决定对其采用超声引导下全身麻醉复合臂丛神经阻滞。
过去,单纯的全身麻醉对于病人而言术后镇痛效果不佳,可能导致患者术后疼痛、术后烦躁等一系列问题。并且由于传统的单纯神经阻滞麻醉术中全程清醒,会导致患者始终处于紧张情绪中。全麻复合神经阻滞有着术中用药减少、患者麻醉苏醒平稳,术后镇痛效果确切等优势。
殷文渊主任介绍,神经阻滞麻醉是将局麻药注射到支配手术部位的神经周围,暂时阻断该神经的传导功能,从而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而手指是臂丛神经支配的区域,故为其选择了臂丛神经阻滞。
而此次采用了超声引导可视化方式,能够较为清晰地显示麻醉区域解剖结构,可实现精准麻醉,避免解剖定位困难的患者因反复穿刺和操作时间延长,出现不必要的疼痛和组织损伤,进一步提升患者术中、术后舒适度和安全程度。
减轻患者疼痛获好评
进针前,超声引导可帮助麻醉医师清晰识别神经及其周围血管、肌肉、骨骼及内脏结构,穿刺前预扫描可识别神经、血管及周围组织可能存在的解剖变异,有助于为患者设计个体化进针路径。进针过程中,提供穿刺针行进的实时影像,以便在进针同时随时调整进针方向和深度,更好地接近目标结构,减少穿刺次数,同时降低神经损伤的发生。采用此种方法还可以看到药液扩散,通过及时调整针尖位置,药液能够更好地沿神经扩散,缩短药物起效时间,提高阻滞成功率。
手术当日,麻醉医生龚灵龙采用腋路法对患者进行臂丛神经阻滞,让患者左手中指充分麻痹。随后,外科医生沿着骨折部位进行切口,使用专业的手术工具为患者进行骨折复位,在确保指骨位置正确无误后,对骨折端进行钢钉内固定,最终手术顺利完成。
此次由于仁济医院宝山分院麻醉团队为患者采用了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麻醉技术,有效减轻了患者组织损伤、术后疼痛和疼痛引发的一系列应激反应,使其能够更快恢复正常手部功能。术后回访时,患者对麻醉团队的医疗水平和专业素养表示了充分肯定并致以真挚感谢。
麻醉医生的“第三只眼”
血管穿刺技术和神经阻滞技术在临床麻醉中应用于很多场景,堪称“针尖上的艺术”。传统的穿刺主要是通过解剖定位来确定穿刺点,并根据经验判断穿刺是否到位。这种盲探穿刺对医师的操作经验积累要求极高,在处理老年、肥胖、解剖异常等特殊患者时也要面临极大的挑战。在超声引导辅助下,这些困难能够被“一网打尽”。
因具有精准操作等优势,超声引导技术在区域阻滞麻醉、危重患者的快速检查评估及术前诊断的修正与补充中越来越普及,还不断应用于处理困难气道,动静脉穿刺置管,以及对慢性疼痛治疗等,可以说超声技术正在成为麻醉医生的“第三只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