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公布了2023年1—10月份中国造船业三大指标数据。其中,新接订单量占世界市场份额的67.0%,也就是说未来新造的每10艘船中,中国造了近7艘。中国船厂靠什么赢得这么多订单?在上海有一座“造船岛”,这里不仅有百年的造船老厂,还集聚了许多和造船相关的产业。
曾经的“造船岛”是一片荒芜滩涂,但随着道路的开通和船舶海工产业的到来,这座小岛的巨大潜力得到了释放。造船业皇冠上的三颗明珠,LNG运输船、大型邮轮和航空母舰都在这座岛附近完成了建造。
岛上的沪东中华造船厂主营的就是LNG运输船。一艘LNG船由上百万个零部件组成,在过去,它的配套设施设备都得从国外进口,一个零部件损坏就需要等几个星期才能收到补货,但是现在情况变了。
屈继强现在在造船岛上管理着一家生产LNG船用绝缘箱的工厂。记者早上一到工厂,就看到刚生产出来的绝缘箱被立刻装车,运往隔壁的造船厂,生意做得是风生水起。当记者问到他这座小岛的造船成功秘诀时,他说秘诀要从他们“上岛”开始说起。
因为产品小众,以前岛下的工厂靠着两条生产线,经营不温不火。但随着LNG船的市场发展,沪东中华造船厂搬迁“上岛”,扩大生产规模。看到自己的大客户有了动作,绝缘箱厂马上就决定,要跟着船厂一起“上岛”。
正是在这样的成功案例吸引下,像绝缘箱厂这样的企业纷纷来到了这座“造船岛”。配套企业越来越多,也使得造LNG运输船的沪东中华成为这条产业链上的“链长”。“链长”持续发力,通过技术支持和资金支持,快速帮助产业链上的企业接连突破LNG运输船的关键技术。如今,为LNG船配套的国内制造企业超过了130家。
得益于国产化配套的发展,沪东中华船厂也获得了产业链成长带来的红利。5年间,沪东中华船厂交付能力翻了一倍,这样的高效率也让沪东中华手持LNG船订单超过40艘,一度成为全球LNG船接单量的第二名。
从几千万产值到4个亿,造船厂这位“链长”可以说带着配套企业实现了共同富裕。但想要当好“链长”,除了要有带动产业链企业进步的实力,最重要的还是要有眼光。就在沪东中华造船厂的隔壁,还有一家百年船厂——江南造船厂。这家船厂成功的秘诀又是什么?
记者来到江南造船厂时,这里正在忙着生产赶着年底前要交付的新船。江南造船的前身是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它有着150多年的历史,被誉为民族工业的发祥地。他们建造的“中国江南型”巴拿马散货船曾是中国第一个在国际租船市场挂牌交易的知名品牌。而正当散货船行情兴旺时,江南造船却作出了一个“意外”的决定,暂停承接散货船新订单,这是为什么?
说干就干,这就是百年船厂的魄力。于是,江南造船选择了当时最具有市场潜力的一种船型——超大型乙烷运输船。但换赛道可不是动动嘴就行,没有成熟技术,不想受制于人,你就得避开别人自己想办法。
“要想人前显贵,就得背后受罪”。别看现在超大型乙烷运输船成了市场上的“香饽饽”,为了研制它,科研团队背后受的罪可是一点也不轻。没有学习样本,一切从零开始。周清华告诉记者,设计一艘新船,仅一个分系统就要设计30多种方案,计算100多个模型。而想要研制出全球领先的超大型乙烷运输船,分系统就有100多个。研制队伍用了整整8年时间,攻破上百项技术难关,终于造出了具有完整知识产权的B型舱超大型乙烷运输船,申报60余项专利。
如今,这型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大型乙烷运输船已经交付了4条,第5条船也马上要进入试航阶段。
从过去的低技术船型到现在能造全球独家的高附加值船型,中国船厂走出了一条创新转型路。但有了新技术,制造跟不上也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记者在“造船岛”上发现,如今的造船厂和想象中的造船厂有些不一样。
总台央视记者 吴天白:如今造船靠的就是这艘“数字样船”,戴上3D眼镜便置身于一艘液化气船的机舱,不仅能将船舱内的情况尽收眼底。数字化工具就像庖丁解牛,把船舶这个巨系统拆解得清清楚楚,整合得天衣无缝,从而提升设计、制造的效率。
中国船舶江南造船数字化设计主管 王杰:原来大家看的是图纸,中间很容易出现偏差,现在有了三维模型,大家不需要靠想象了。一艘航标船,我们的废(料)返(工)减少了80%,缩短了我们的搭载周期60天。
不仅有数字设计,近几年,江南造船还启动了5G智能制造创新实验室、焊接制造实验室、低温实验室等多个试验工厂。这么多数字化制造技术和智能化装备的应用到底能解决哪些问题?记者在造船厂里找到了一件所有船舶制造都会用上的零件,它叫做吊马。它的好坏和制造速度决定着一艘船能否按时交付,看着不起眼,却是个费时、费力的活。
造船模式的改变,让中国造船业连续取得新突破。2023年1—10月,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船舶订单量、手持船舶订单量三大指标全球领先,中国也成为唯一一个三大指标实现全面增长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