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网上国际投资促进平台 致力于中国投资促进事业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开发区新闻 > 南京 > 文字新闻
雨花台区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发布时间:2023-12-01  来源:中国江苏网  发布开发区:江苏南京雨花经济开发区

  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自2014年正式提出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走遍了沿江11省市,并在重庆、武汉、南京、南昌主持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把脉定向。2016年在第一次座谈会上明确提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2018年在第二次座谈会上重点阐述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五个关系”;2020年在南京召开第三次座谈会时进一步提出“五新三主”要求;今年在第四次座谈会上又强调“在高水平保护上下更大功夫”。四次会议的主题从“推动”到“深入推动”“全面推动”,再到“进一步推动”,层层递进、逐步深入,其中“两个坚持”(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鲜明导向一以贯之、始终如一,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深远的战略思维、强烈的历史担当和真挚的为民情怀。近年来,我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论述和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保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力,统筹推进长江大保护各项工作,持续深化“江城相融、拥江发展”的雨花现代化新实践,奋力开创了长江经济带雨花段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近十年来,雨花经济飞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跃上千亿级台阶,软件业务收入达2600亿元、实现翻番,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近百亿元;生态环境更加优美,长江大保护卓有成效;基础设施建设更加完善,雨航大道、韩府大街等一批主要道路实现通车,城市颜值、土地价值进一步提升,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通过雨花台区近年来的实践和探索,主要有五个方面的做法成效和经验启示。

  一、坚持生态优先,江河交汇的生态本底更加彰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长远来看,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根本上依赖于长江流域高质量的生态环境。要毫不动摇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在高水平保护上下更大功夫。近年来,我们紧盯长江大保护工作弱项,深入推进生态环境系统治理和生态空间特色打造,着力破解“临江不见江”“近水不亲水”等突出问题。一是更高水平推进腹地污染防治。综合利用“遥感监测+无人机核查”“颗粒物+臭氧雷达扫描”等科技手段,开展定点识污、精准治污、前端控污。制定实施大气攻坚12条工作举措、长效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加快推进雨污水管网建设和污染土壤治理修复,一体推进“水、气、土”等重点领域污染治理。目前,我区国省市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PM2.5平均浓度下降率、空气优良天数比率均排名全市第一,土壤安全利用率达95%以上,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取得明显成效。二是更高水平推进滨江岸线整治。严格落实长江岸线长责任制,率先成立南京市长江大保护雨花综合执法中心,扎实开展“十年禁渔”行动,长江禁捕巡护队获农业农村部表彰;全面启动江岸复绿工程,加快沿江“低散乱污”企业拆迁进度,高标准规划设计大胜关长江文化公园、秦淮新河入江口步行桥,升级改造江豚广场、三山矶公园等生态人文景观,三桥湿地公园获评市级生态修复基地,沿江岸线空间逐步贯通、绿意更浓。三是更高水平推进生态空间建设。深入推进绿色雨花建设,累计完成卡子门大街道路景观提升工程等16个绿化项目;滨江大道、龙藏大道、刘村互通等门户节点景观提升项目方案深入设计;秦淮新河百里风光带(两桥段)、雨花城市公园等项目加快建设;雨核线性公园正式开工;林长制工作、岱山片区绿道、景明佳园口袋公园、软件谷城市绿廊分别获评省市相关激励表彰。实践证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是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必须要保护好,才能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雨花正是因为持之以恒落实“两山”理念,狠抓生态保护,发展的“含绿量”“含金量”才得以不断提高,成为企业和人才近悦远来的向往之地。

  二、坚持数字引领,软硬结合的产业体系加速构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大力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接续实施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行动,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近年来,我们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看家本领,把新型工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增量担当,加快构建“软硬结合、双轮驱动”的现代产业体系。一方面,持续壮大软件信息主导产业,数字城围绕软件和信息服务等主导产业,持续深耕通讯软件、云计算大数据网络安全等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六大产业集群,牵头龙头企业开辟工业软件、元宇宙等新领域、新赛道。目前已集聚涉软企业4100余家、各类软件人才34余万人,软件业务收入占全省比重超过20%。软件谷成功创建成为全国首批、江苏唯一的国家新型工业化(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先后获得国家火炬计划现代通讯软件产业基地、国家数字出版基地、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省“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特色产业基地等多项国家级和省级荣誉,正奋力推进由“软件高原”向“数字高峰”转变,努力实现“软件谷”向“数字谷”蝶变。另一方面,加速培育数字赋能的新型都市工业,新滨江围绕新型都市工业等主导产业,充分发挥数字赋能作用,加快推进传统制造业“智改数转”步伐。抓牢轨道交通动力装备产业集群入选国家队为契机,大力发展智能制造、先进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型都市工业。目前以雨花经开区为核心,打造形成9号工坊都市工业园区、新天时都市工业园区、联东U谷数字经济产业园,先后被评为江苏智能装备产业特色园区、江苏省特色创新产业园区、市级都市工业示范园区。今年以来,重点加强招商资源整合,在本届软博会、金洽会市、区专场上,先后与中电光谷、国豪智能科技、粤浦云谷等22家企业签订意向合作协议,首次实现四个板块专场活动签约全覆盖,都市工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正逐渐显现。实践证明,单一的产业体系在发展后劲、产业安全等方面都有较大风险,雨花只有坚持“两条腿走路”,加快构建“软硬结合、数实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在做大做强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的同时,坚定不移地发展新型都市工业,才能形成对高质量发展的持续硬核支撑。

  三、坚持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发展动能不断释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发展水平。近年来,我们围绕“全面创新、全域高新”发展目标,加快布局重大创新平台和产学研载体,为企业自主创新搭建桥梁,推动更多企业成长为对产业链整合和供应链掌控能力较强的“链主”企业、总部企业。一是加快创新平台建设,营造更优创新生态。完善“双创苗圃基地—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全链条孵化体系,累计集聚市级以上众创空间、孵化器和加速器73家,获省政府督查激励。充分发挥大院大所、龙头企业等渠道优势,组建工信部融合软件攻关基地、国家软件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华为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功能,精准嫁接行业龙头和高端资源,赋能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二是加强创新主体培育,形成更好创新示范。构建“科小—高企—瞪羚—独角兽—平台型企业”梯次培育链条,成功打造了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专精特新“小巨人”、隐形冠军、制造业“单项冠军”。目前,全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和独角兽瞪羚企业数量均排在城区首位,上市企业备选库录入量位居全市第一,企业自主创新活力有效激发。三是加快创新人才引进,集聚更多创新活力。制定科学家集聚区建设工作意见,紧盯主导产业发展前沿、龙头企业发展所需,全链推进“高精尖缺”科技顶尖专家(团队)和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引育留用管”,推动雨花从“工程师”集聚区向“科学家”集聚区迈进。放大“谷雨”双创学院品牌效应,开展“人才成长伙伴服务行动”,精准赋能人才成长。过去两年,共26人入选国家和省级重点人才工程。软件谷获评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双创”工作4次获国务院督查激励。实践证明,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必须把创新放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推动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全面创新、全域高新,才能使“最年轻、最创新”持续、长久地成为雨花最鲜明标签和最核心竞争力。

  四、坚持协调发展,南北联动的双核布局扎实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地区要根据主体功能区定位,按照政策精准化、措施精细化、协调机制化的要求,完整准确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础设施通达程度比较均衡,人民生活水平有较大提高。就雨花来说,主要是南北协调发展问题。去年,区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围绕“十四五”规划任务,聚焦“全面创新、全域高新”目标定位,作出了“打造新滨江、建设数字城”的具体实践布局。区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围绕“构建什么样的双核布局”又提出了打造“滨江首岸”,锚定“数字首位”的目标定位。这不仅是对城市发展空间的重构和升级,更是加快扭转雨花南北发展不均衡局面,促进全域“产城人文”深度融合发展的现实路径。一是新滨江建设破题开局。聚焦规划落地实施,形成行动方案“1+6+1”阶段性成果,提出新滨江发展八大行动计划,并牵头上报第一批城中村改造计划;与社会资本对接洽谈投融资事宜,深入研究片区开发运作模式;统筹开展土地整备,深入推进低效用地再开发,瑞安电气、远大工程、联东粤浦三个再开发项目有序推进,形成3种不同的再开发模式。二是数字城建设加快推进。紧抓软件谷和“两桥”片区,以数字经济发展、智慧城市建设为重点,打造“产城人文”深度融合新标杆。实施“智慧软件谷”平台二期建设,推进智慧服务和双创服务两端融合,提升数字化服务效能。做大做强数字城核心区,打造城市形态、建筑形态、产业形态“三位一体”的“两桥”新地标。优化升级岱山生活中心,市、区、谷联动建设滨水研发中心、河湾标志中心,打造宜居宜业的现代化城市环境。三是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大力整治“病态路、瓶颈路、跨河路、断头路”,改善通行“肠梗阻”问题。强化与中心城区、河西核心区快速联系,S338省道板桥段拆迁、凤集大道和新亭大街2条下穿隧道加快实施;地铁7号线、10号线二期、宁马城际、宁芜铁路扩能改造工程稳步推进;数字大道、宁马高速大方互通、梅苑南路跨秦淮新河大桥等建成通车;岱山东路北延、338省道雨花经开区段、规二路西延等一批断头路打通,内联外通的立体交通网更加完善。实践证明,只有牢固树立协调发展理念,推动雨花全域发展,才能解决南北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才能让人民群众共享雨花高质量发展成果。

  五、坚持文化为魂,古今辉映的长江文化更加可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深入发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推出更多体现新时代长江文化的文艺精品。近年来,我们深入研究长江文化内涵,积极融入长江文化大格局,创新培育数字文化新潮流,打造古今交融的新体验,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一是理顺历史文化资源脉络。系统开展新滨江历史文化资源梳理与利用专题研究,通过查阅文献档案、走访原住居民、组织专家研讨等形式,全面了解掌握情况,编制形成历史文化资源手册,为后期开发建设过程中传承保护和利用工作提供指导。二是开展长江文化培育行动。梯次推进“雨花长江文化培育”行动计划,近期挖掘三山矶文化公园、梅山工业文化旅游区等现有文化资源点,打造长江文化新地标。中期整合“长江怀古、工业奋斗、数字创新”三大长江文化品牌,打造精品游线,进一步彰显长江雨花段文化价值。远期建成大胜关长江文化公园、三山矶文化公园、梅钢工业文化旅游区三大文化地标,将珍珠串成项链,形成江河交汇的文化长廊。三是打造长江文化龙头项目。高标准规划设计大胜关长江文化公园,积极推进秦淮新河入江口南岸步行桥立项相关工作,依托“数字+”“智能+”深化文旅融合,将自然遗迹、人文景观数字化、科技化、场景化,充分展现长江雨花段独特的大江风貌与千年文脉价值,实现生态与活力融合、文化与创意融合、历史与现代融合。实践证明,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名片,只有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发掘好、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历史文化资源,才能让历史厚重的雨花与年轻活力的雨花相得益彰,才能让人文荟萃的雨花与数字引领的雨花交相辉映,让“一部金陵史,半部在雨花”的生动写照成为雨花最厚的积淀。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系统谋划、久久为功。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保持战略定力,敢于担当作为,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奋力谱写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雨花新篇章。

上一条:孙志洋会见巴西驻华大使
下一条:永乐店邀专家解读十八大精神
与我们联系
  • 联系电话:+86-0512-53660867
  • 传  真:+86-0512-53660867
  • 邮  箱:info@investchn.com
Copyright © 2015-2024 InvestCH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投促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