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无疑是当下与未来的热点话题。在第二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上,各类人工智能大模型、AR/ VR数字技术产品等应用“百花齐放”,在为观众带来一场集“新技术、新模式、新体验”于一体的数字盛宴的同时,也引发了在人工智能加速演进的背景下,资本和市场未来将如何取舍的探讨。
中央财经大学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发展中心主任陈端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的融合创新正不断颠覆着人们的认知和想象空间。随着人工智能加速与传统行业、新兴行业对接,新的商业逻辑和产业逻辑正在涌现。
2019年两会期间,“智能+”取代“互联网+”为产业转型升级给出了方向,但当时更侧重于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与具体生产流程和场景的结合来降本增效,其赋能效应主要还停留在局部层面。2023年春,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快速崛起,为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创新提供了新的想象空间。
陈端表示,一方面,越来越多面向垂直场景的行业大模型开始涌现,为我国传统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提供了新的引擎,也为过去互联网云服务厂商提供了新的服务迭代和市场拓展的空间,这将从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两个维度助推数实融合向纵深拓展。另一方面,大模型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也为金融服务的精准化触达、精细化升级提供了新的可能,提升了金融服务向具体产业场景和流程赋能的精细度,未来在金融产品形态和业务模型上有望与企业的业务模型和价值模型实现动态耦合,带动产融深度协同。再者,未来很多人都可能拥有属于自己的AI助理,以数字化手段提升人机协同效率,放大个人价值,同时借助数字化的网络效应带来整个社会价值产出的倍增效应。
不过,对于人工智能带来的影响也不能盲目乐观。OPEN AI提到过GPTs的理念,一旦把移动互联时代基于AP Ps的开源创新模式引入大模型领域,生成式AI将大量替代传统人工,“万物摩尔定律”将从科幻小说走入现实。
“特别需要关注的是,从目前各种报道来看,AI已经开始有微弱的意识闪现,如果放任AI学习能力的自我强化而不对相关科技创新加以引导,一旦其主体性意识压倒工具性效能,就可能为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陈端表示,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当下的创新需要与现实内外部环境和国家政策精神有机协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