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海上风电等新能源产业,是汕头贯彻落实国家“双碳目标”,推进能源转型发展,打造国际风电创新港的重要举措。由汕头市人民政府指导,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和全球风能理事会主办的汕头国际风电技术创新大会将于本月29日到30日召开,届时众多海内外专业人士将为汕头海上风电产业高质量发展把脉支招、献计献策。
本次大会以“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构建全球稳定供应链”为主题,拟邀请中国、丹麦、荷兰、挪威、西班牙、英国、东盟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官员、国际组织代表、外交使节,以及数位院士专家和企业高管齐聚汕头,围绕当前全球海上风电发展的热点,共探技术升级新路径,凝聚国际合作新共识,推动全球风电产业发展迈向新高度,更好地支撑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实现能源转型。
记者从主办方了解到,大会期间将举办一场主论坛以及多场专题技术论坛、发布会、国际交流活动等。其中,主论坛对话环节将邀请参与汕头风电项目开发和基地建设的龙头企业代表,围绕深远海、融合协同、持续降本、技术创新等话题展开讨论,探寻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并促进区域能源转型的新路径。技术论坛上,专家们将就降低海上风电场建设和运行成本的技术解决方案,发展培育壮大海洋可再生能源产业集群的新思路,推动风能、氢能、储能等多种能源、资源集成海洋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等方面内容“碰撞思想”,同时分享以海洋可再生能源与海洋经济协同发展实践案例,促进产业协调发展,激发区域经济发展新动能。
本次大会举办地汕头是红头船的故乡和始发地,主办方发布的大会LOGO整体形象正是以红头船为造型,体现汕头开拓进取、开放合作、创新发展的精神内涵。LOGO还着重体现两处细节元素,一是由三支风电叶片组成的船体,寓意汕头以资源优势勇立风电发展潮头;另外由三支风帆叶组成的船帆,则寓意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已扬帆起航。
当前,汕头正在成为全球海上风电发展的一方热土。这里地处广东东南沿海,大陆海岸线长218公里,海岛岸线长167公里,海上年平均风速达8~9米/秒,海上风电年有效平均利用小时数超过3500小时。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场址资源、绝佳的自然禀赋,为汕头打造技术领先、集群效应显著的海上风电产业基地和服务聚集区奠定基础。
根据《广东省海上风电发展规划(2017—2030)》,汕头拥有3535万千瓦规划装机容量,约占全省深水区规划装机容量的53%,占整个粤东区域规划的60%以上,未来可开发海上风电规划装机容量达6000万千瓦。汕头正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加快建设汕头国际风电创新港,将其打造为全球首个集“研发设计一体化、工艺流程一体化、生产制造一体化、检测认证一体化”四个一体化的风电产业集群;也是全球首个在一个产业园区,聚集风电整机、叶片、齿轮箱、发电机、轴承等全产业链制造企业,以及检验检测实验室和大型科研装置,实现从设计研发、技术创新到生产制造交付的完整产业链。
作为国家一类口岸,汕头还与全球57个国家和地区的268个城市有贸易往来。汕头风电母港将形成覆盖粤东200公里范围的运维基地,覆盖东南亚地区2000公里范围的施工建设基地,以及辐射全球的装备及服务出口基地,成为面向全球的海上风电装备及服务出口、运维、施工建设基地的“桥头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