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时节,走在香泉镇泉水村杨友道自然村新建的孝心长廊上,泉水村第一书记、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队长孙宁指着河对岸竖着的“春赏夏游秋约冬养”大字介绍村“德爱、孝贤”主题建设打算时如数家珍。据了解,该村自实施“德爱、孝贤”主题建设以来,已有老年助餐点、老年人食品加工厂等老年产业运营。
今年以来,为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和县立足农业、人文、历史、自然等资源禀赋,在近年来实施乡村振兴示范片及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的基础上,坚持久久为功,积极实施“一村一主题”行动,大力发展乡村特色,做好“土特产”文章,推动乡村高质量发展,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印发《和县乡村振兴“一村一主题”行动实施导则(试行)》;坚持“县指导、镇组织、村实施”,注重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注重最小干预、最好效果,注重彰显特色、保护提升,注重创意创新、绩效导向,注重统筹兼顾、有序推进;在七个镇选取9个具有一定基础的美丽乡村中心村或自然村,围绕“五个一”(即一村一规划、一村一改造、一村一品牌、一村一人才、一村一治理),明确村庄的特色定位,挖掘和传承村庄的历史文化,打造独具特色的农村风貌,塑造乡村的独特风貌和形象,使之具备辨识度和吸引力,增强活力和后续发展动力,并在全县范围内起到带头示范作用。
微改造、精提升,美化提升环境。虽然县、镇、村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过程中不断宣传引导农户家禽要圈养,但仍有农户不听劝导,将家禽散养,直接影响村庄人居环境。“一村一主题”行动实施后,钟武、曹庄、花园戴等村坚持小切口投入,引导家禽圈养,实施禽舍围挡统一化;见缝插绿,充分利用房前屋后和边角地发展“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小竹园、小茶园”等“五小园”,实施栅栏统一化;加强村容村貌整治,提升村内基础设施,不仅净化、美化了村庄,也让村庄更加整洁、有序。微景观打造中,山里塘、大高、杨友道、陈百户、丰山杜等村融入农耕、红文化、孝文化、和文化、善文化、梅文化等乡土文化,注重节点打造,精打细算,注入巧思,就地取材,生动展示村落主题,更融入周边环境,让村庄换了模样,充满隽永和灵气。
文化铸魂,展现村庄内核风采。乡村发展有看点,吸引人是第一步,而仅仅有第一步是远远不够的,关键要能打动人、留住人。为此,在“一村一主题”行动实施过程中,和县规划在前,根据各实施点的历史由来和现有资源禀赋,深挖掘,细打磨,让各实施点各具特色,使其原有文化更加光彩照人。泉水村根据“三杨孝母”这一历史典故,在杨友道村确定以“德爱、孝贤”为主题推进建设,打造“和美泉水”。通过走四路,结合当地典故,感受孝文化传承;游一次胡同长廊,学习孝经典故;吃一次忆苦思甜饭,感悟幸福不易;看一场怀旧电影,回顾峥嵘岁月;学习一次孝贤榜,体会榜样力量。丰富的游览活动不仅让游客感受泉水村德孝文化的传承,也体会传统德孝文化的魅力,从而深刻领悟“德爱、孝贤”的内涵定义。大高村依托原有和含抗日根据地纪念馆,已成为周边单位、学校主题党日活动目的地。
产业延伸,为乡村发展赋能。实现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变,产业发展是关键。只有产业发展了,才能实现农业强、农民富,乡风淳美、生活甜美才有基础。曹庄中心村根据曹庄村的历史由来和资源禀赋,以“楚汉文化”为主题,重点打造“乌江宋桥楚韵汉风园”的农林趣游区、特色果林区和乡村干部实训基地,以垂钓竞赛、特色采摘、农林趣游、特色民宿、“楚”特产产品销售等方式,走农文旅相结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子,促进宋桥及附近村民的就业,增加旅游服务和特色产业收入。钟武中心村根据太平村的蔬菜发展历史和资源禀赋条件,以“蔬果飘香,和美太平”为主题,打造鱼塘养殖并开展垂钓基地,将太平村草莓园采摘与壹丁乡村咖啡馆(书吧)及民宿旅游等农文旅相结合,不断壮大当地蔬菜产业,鼓起村民腰包,增强村民获得感、幸福感。
“一村一主题”的深入实施,有力促进了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将推动和县乡村振兴的脚步一路加速、高歌猛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