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阡陌、白鹭散飞、水巷石桥、粉墙黛瓦,千灯属于典型的江南水乡,目前获命名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2个(组)(歇马桥、腰庄自然村,吴家桥、河西自然村)。苏州市特色精品乡村3个(组)(以上自然村和陶家桥、小圩自然村)。1个村庄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歇马桥村),2个村庄入选省级传统村落名录(歇马桥自然村、吴家桥自然村)。
千灯特色精品示范区入选,第二批苏州市特色精品示范区候选培育名单,千灯镇通过点面结合、示范引领,不断擦亮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金”字品牌。
坚持党建引领,镇、村联动,紧扣“特色”“田园”“乡村”三个关键词推动建设。成立镇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驻村办公点,形成“层级推动、多方协作”的推进机制,动态跟踪每项工作进度。
激发基层党组织力量,村两委发挥带头作用,鼓励村民代表作为特田建设宣传员,乡贤、老党员、老书记充当调解员。在深入充分的调查研究基础上,最大范围发动、最大程度推进,以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感合力共建美丽家园。
立足镇、紧跟市、融入域,高点站位、细处着眼。坚持“一村一特色”,有区分;坚持连片建设发展,有联结。歇马桥、吴家桥、陶家桥,区分产业、文化等要素,差异化定位;紧扣“桥文化”,“三桥”联动发展。在示范区规划上,明确主体,区域串联、协同打造。
扎实调研,摸清村庄现状和群众诉求,集中力量优先解决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聘请知名规划设计师,同时注重引导青年设计师下乡。
“串点连线成片”推进示范区建设,依托千灯古镇等历史文化积淀、资源集中连片区域,结合特色产业,规划建设精致高效农业示范区、科技支撑典范区、生态发展引领区、三产融合先导区,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典型。2022年7月,千灯特色精品示范区入选第二批苏州市特色精品示范区候选培育名单。
编制古镇保护发展规划,歇马桥、吴家桥传统村落保护发展专项规划。对传统村落、历史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与工艺进行系统挖掘留档。明确关于亟待保护的建筑、构筑、古树名木等历史文化要素的专项保护策略和保护原则。
严格落实古村落保护和风貌管控要求,规范专家论证、批复申请、招投标等环节,严控设计单位文保资质、施工单位文物修缮资质。以保护为前提,适度开发闲置厂房、保留建筑,打造具有水乡特色的历史街区。
尊重村庄文化和习俗,兼顾美学与功能,打磨特色精品建筑作为村庄亮点,为乡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提供载体。从规划设计到施工,市田园办多次组织相关单位和专家对建筑布局、功能形式进行研讨;千灯镇统筹建筑、结构、景观、内装等多专业协同配合,通过专题座谈、每周例会,设计驻村、现场监督等方式全过程把控施工进度和效果。
全面推进农房建设审批、监管、服务“一站式”办理,最快8天完成翻建审批,线上审批率达100%,并持续完善“三个一”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主动对接各银行及金融机构,为家庭困难户提供惠民贷款,加快有条件有意愿的农户启动翻建。定期召开疑难问题联席会议,提高矛盾调处质效。
紧扣村庄翻建进度节点,启动基础设施提升工程方案设计和施工进场,提高建设效能,大力实施“三线入地”、管网增设、燃气入户等工程。
“一村一品”打造特色产业。依托昆山国家农业示范区和村庄不同产业基础,打造“一棵菜、一粒米、一朵花、一颗果”等特色农产品。加强与全国知名农业科学院等院校合作,建立产、学、研、教基地。
创新发展新兴业态。有机融合特色文旅发展与乡风文明建设,千灯镇与苏州文旅、苏州亚太签订三方合作协议,成立合资公司,整合、盘活村庄资源,引进黑珍珠餐饮、茶咖、手作等高品质项目。
由镇财政部门统筹项目资金,整合上级专项奖补资金,严格把控,专款专用。
尊重自然、历史,最大限度活化原貌古韵,减少施工破坏。采用总包模式,节约时间、减少施工工序;采取EPC模式,最大程度提高设计、采购、施工的整体效益,降低管理成本;注重乡土材料运用与工艺创新,结合设计师驻村和每周工程例会,严格管控项目成本、进度和质量。
下一步,继续把乡村建设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总体目标,加强管控引导,创新工作模式,推动政府、村、国企、社会资本,共同参与乡村的保护与开发,激活生态、文化、历史等资源,带动产业链延伸,“内外兼修”,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