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市委人才办获悉,近年来,全市紧扣“中心城市建设、现代产业发展、公共事业需要、乡村振兴战略”四大重点,接续在人才“量”“质”提升、平台建设、政策创新、特色活动等方面重点突破,以人才新优势集聚发展新动能。截至目前,全市人才资源总量已突破99万人,其中柔性引进“两院”院士19名,引进博士1400余名、硕士9600余名。
市委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由市委主要领导担任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将人才工作纳入党委(党组)年度述职、目标考核、督导检查重要内容。市本级印发了“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出台了嘉陵江英才工程、果州优才计划“2个实施办法”和临江新区重点产业人才集聚培育13条办法,经开区化工产业人才集聚培育13条办法以及电子信息产业聚才14条办法等百余项政策举措,在制度层面为人才工作提供了坚强保障。
全市各地坚持开门引才、事业育才,品牌效益充分彰显释放。据市委人才办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今年,除了在市级层面继续打响“嘉陵江英才工程”引才总品牌,大力推行“大学生留南·归雁计划”,各县(市、区)还组团赴北京、西安等地举办“激荡青春·创业南充”专场推介12场,招引回7500余名紧缺急需专业人才。在大力引才的同时,继续做实“果州优才计划”本土育才品牌,分类培育果州企业家等5大类1290名本土人才。此外,进一步深化市校(院、企)战略合作,建成三环电子等12个产业发展研究院、尚好桑茶等10个省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医学影像等45个重点实验室。
当前,我市正着力组团培育省域经济副中心、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北部现代化中心城市,加快培育“5+3”现代产业体系。全市人才工作坚持供需对接、发展融才,着力打造用才载体。我市紧盯“5+3”产业体系人才需求,在全省率先组建“1+10”产业人才发展联盟,推动“企业家进校园、产业人才进课堂、专家进企业”,集聚产业专家209名、产业工程师521名,解决联盟内企业人才需求、技术攻关等方面问题428项,相关经验做法被央视、《中国组织人事报》等媒体宣传报道。我市打造“1+17”乡村振兴人才发展联盟,吸纳各类人才1.2万余名下沉乡村振兴一线开展服务,相关做法获评2023年(第六届)全国人才工作创新案例“最佳案例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