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昆山市巴城镇石牌工业区域,梧桐社区“马上办”服务站成立,两个“全科窗口”和4台自助服务终端正式运行。这也意味着,昆山首个集宿区社区补齐了公共服务的“最后一环”,今后产业工人真正可以和城市居民享受同等服务。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从“居者有其屋”到“居者优其屋”,变化的背后凝聚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集宿区作为外来务工人员的聚集地,其建设、管理、公共服务水平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一环。
昆山制造业发达,面临企业多、外来务工人员多、租住点广等“两多一广”现实情况。作为苏州市集宿区社区化管理先行先试示范区域之一,昆山将服务好产业工人作为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抓手和优化营商环境的新突破口,全力打造“集宿区就是服务区、生活区就是生态圈”的集宿区管理“昆山模式”,深入推进“产城人”融合新探索,为奋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的县域示范丰富新内涵。
安居是乐业的基础。对离乡打拼的新时代产业工人来说,以新型集宿区为代表的“新家园”,承载着对生活的美好期盼。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昆山常住人口为209.2万人,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相比,10年共增加44.7万人,年均增长率为2.4%。随着外来人口的持续涌入、流动人口的迅速变化,集宿区人口相对密集、构成复杂,导致生活习惯、文化观念存在较大差异,逐渐成为各种利益诉求的交汇点,给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带来较大挑战。
在一些工业集中区域,许多务工人员为节省租房成本,选择在老旧小区混居承租。由于出租屋配套设施差、环境存在污染、消防安全隐患多,一定程度上,这些区域也成为城市管理的一块“疮疤”。
“许多年轻产业工人的思维和观念也在变化。他们不再把工作当成唯一选项,而是开始把生活当成一种追求,不仅希望有的住,更希望住得好。”在一次走访调研中,巨立电梯股份有限公司行政负责人王银银说出了很多企业负责人的心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公司所处位置、住宿条件、周边生活配套作为重要的应聘评估指标。”
建好集宿区就是为企业“守好后方”。2022年11月,昆山专门研究制订《昆山市集宿区规划设计指引(试行版)》,从集宿区服务设施、室内外公共空间环境、居住空间尺寸标准、卫生安全体系等方面提升设计及建设管理标准,按照“示范一批、提升一批、淘汰一批”的原则,着力打造多维融合、和谐善治的现代化集宿区。同时,推进“雪亮工程”覆盖,配置智能门禁、移动扫码终端、智能查验闸机等前端智能设备,全面营造安全、舒适的集宿区居住环境。
走进昆北·邻里汇,道路洁净、绿化葱茏,大开窗的框架式住宿楼以灰、白两色为主,充满现代设计感。楼内设置酒店式公寓和四人间宿舍两种形态,定制衣柜、独立卫生间、洗浴间、空调等一应俱全,整体明亮而温馨。
“集宿区内还设有烟感灭火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水喷雾自动灭火系统等,并依托刷卡门禁、人脸识别、数字密码锁等多种技术,守好大门、单元门、房门‘三道门’,为职工提供更多‘智慧安居’新体验。”周市镇社会治理局局长高晓婷说,周市镇将集宿区管理服务纳入全网融合体系,充分发挥企业组、社会组网格员优势,做到“员工点单,网格跑腿”,不断提升集宿区员工归属感。
“楼内”品质在提升,“楼外”配套服务也在紧步跟上。
在公共服务方面,昆山建立一个齐抓共管的工作架构、筑牢一座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锻造一支先锋模范的党群队伍、创设一批丰富多样的服务载体、形成一套健全完善的“五个一”工作机制,聚焦集宿区职工生产生活急需和高频事项,协同各区镇推动服务设施升级和服务资源下沉。统筹设置警务站、“职工之家”、青年人才驿站、纠纷调解室、职工议事厅等平台载体,打造产业区域政务服务“集成窗口”。
在便民服务方面,昆山鼓励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在集宿区建设、投融资、运营管理、综合服务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配套设置餐饮、超市、图书室、健身房等服务设施,形成5分钟便利生活圈,着力构建“宜居兴业”的集宿区新格局。
位于锦溪镇的立讯精密园区占地55万余平方米,高峰时用工超4万人,相当于一个中等镇的人口规模。锦溪镇联合企业一同建设党群服务点和“团员之家”、“职工之家”、新时代文明阵地,打造集立讯红色教育、企业文化、工会团体、员工关爱、党员风采展示等于一体的党员群众精神家园。同时,吸引华润超市、菜鸟驿站、正新鸡排等品牌入驻,引进美容美发、手机销售维修、“无铁服装”专卖等业态,并开设医务室,实现与国家医保联网。
在立讯厂区门口,锦溪还设立“联合执法点”,将公安、人社、司法等人员集中到一个办公室,实行“日常值班+每周四集中服务”,为企业员工提供触手可及的政策咨询、帮办代办、申报辅导、劳动调解等一站式服务。“从员工跑出去,到窗口‘搬过来’,方便的是企业员工,体现的是政府理念的转变,提升的是服务温度。”立讯电子党支部书记顾唐明说。
作为昆山重点打造的产业工人集宿区样板,昆山好管家邻里中心盘活富士康闲置多年的3万平方米员工宿舍,已吸引包括富士康等在内的20多家企业职工入住,成为另一个为产业工人打造服务集群的典范。
“在投入2000多万元对宿舍内部进行全面改造之外,我们还配套建设商业街、美食广场、运动场,一站式满足职工生活、文化、娱乐等多层次需求。”昆山好管家物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小恒说,公司还与政府部门联合建设警务站、食品安全工作站等,实现交通违章处理、身份证补办、电动车上牌等12项常见服务“厂内办”,打造政务服务和便民服务双平台。
行驶在巴城石牌工业区域,一栋栋宿舍楼拔地而起,有火热建设中的,有入住多时的,也有即将启动的,预计房间数量近万间。作为恒铭达电子科技董事、副总经理,齐军也是昆山首个集宿区社区的“两委”班子成员,与梧桐社区党组织一起为集宿区员工提供无障碍、快响应、高效率的服务和保障。
昆山坚持政企联动、多元共治,建立集宿区管理“大党委”组织架构,发动属地区域党组织、集宿区产权单位、委托运营单位、物业管理单位、入驻企业代表、入住职工代表等共建联合管理委员会,统筹治理资源,形成治理合力。此外,将民警、社工、物业工作人员、公寓管理员等纳入集宿区共治主体范围,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持续扩大“共治圈”。
“各集宿区还由属地村(社区)党组织或村(居)委会牵头,充分整合工会、团委、妇联等群团力量,探索建立职工议事会、妇女议事会、共管会等协商议事组织及机制,激发集宿区管理内生动力。”昆山市民政局局长王晗表示,同时探索由党建指导员、集宿区负责人、驻点专职网格员等担任“专职委员”,以楼栋楼层为单位,推选党员、职工、青年和妇女代表担任“兼职委员”,定期开展民主协商、集体讨论,增强入住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推动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共享”的集宿区治理共同体。
在台企正新橡胶(中国)有限公司集宿区,党员志愿者周志成习惯手持工作手机,不定期为同住一起的职工答疑解难。“您好,我是正新橡胶集宿区‘橙色齿轮’行动支部成员,现在上门帮您解决刚刚上报的问题。”这已成为他的口头禅。
扎根昆山20年来,在陆家镇的支持下,正新橡胶(中国)有限公司党委发挥党群服务点、“职工之家”、“青年之家”等载体优势,发动一批青年党员志愿者组建“青春小分队”“邻里帮帮团”“活力志愿队”等服务团队,聚力解决职工急难愁盼问题,激发集宿区自治活力,促使人心更齐、信心更足。
“加强职工集宿区社区化管理,不仅是建设人民城市的必然要求,是优化城市治理的基础工程,更是推动产业转型的重要支撑。”昆山市委副书记、市长陈丽艳表示,昆山要发扬“首创精神”,借助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形成“一张网”,分级分类推进集宿区社区化管理工作,通过构建“拴心留人”的治理模式,使职工住得好、稳得住、留得下,为产业转型提供人才支撑,降低用工风险,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