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服务我市船舶海工产业集群的专线招聘活动圆满收官。5天5所高校,我市20家船舶海工与海洋开发类企业,共收到简历1560份,其中硕士以上268份,达成初步意向180人。
目前,全省正围绕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加快实施“产业强链”行动。根据市委、市政府规划部署,我市聚焦高端纺织、船舶海工两大南通最具标识度、最有代表性的产业集群,成立4个工作专班,为“强链补链延链”提供人才支撑。
为更好服务高端纺织、海工装备和高技术船舶等产业集群的人才需求,人社部门制定印发了《关于持续优化企业用工服务机制的通知》,将产业集群企业纳入重点服务范围,与483家重点企业和33个重大项目建立挂钩联系制度,建立市县协同和属地网格化用工保障机制。
“我们已经走访了7个区县,聚焦重大项目、重点产业,摸清企业实际用人需求,进一步提升人才、企业供需对接精准度。”市人才中心人才项目服务科科长刘节介绍,在实地调研前,调研组收集了我市重点企业近三年来人才引进数据,并通过问卷了解相关单位的招聘需求、发展前景、政策知情度等情况,“除了上门走访,我们还依托微信群,与重点企业、重大项目保持紧密联系,提供跟踪服务。”
此外,我市还结合就业见习工作,将中远川崎、惠生重工等一批产业龙头企业纳入就业见习基地,前移引才窗口,超前储备人才,“截至9月底,全市见习基地企业达567家,发布大专以上就业见习岗位达14877个,已组织4868名青年人才参加见习,这些对于大企业、大项目的推进也是重要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市人才服务中心毕业生就业科科长秦海涛说。
面对企业的各类人才需求和建议,市人才服务中心全面整合线上资源,依托微信公众号,发布53家重点企业的1836个人才需求,同时将信息推送至全国200多所高校就业官网,开展“南通重点产业集群云巡礼”,集成式推介南通企业和岗位需求。
线下对接更为重要。市人才服务中心在前往开发区和苏锡通调研时,邀请了南通理工学院、南通科技学院等本地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负责同志,与园区、企业现场对接。后期经深入沟通,苏锡通园区的懋略科技与南通理工学院的73名毕业生达成就业意向,58人通过面试。在江苏海洋大学的专场招聘会上,学校海洋工程学院与南通的企业象屿海装,在展位上签起了校企共建意向书,将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招聘会只是个开始,以后有合适的学生还可以点对点推荐。”
据介绍,围绕我市优势产业链,人社部门共规划了3条招聘专线,除了已完成的船舶海工,还有高端纺织、电子信息产业,“这是我市首次精准服务优势产业链、组织的专线招聘,今后将定期选择与相关产业链精准对应的高校,集中开展人才活动。”市人才服务中心二级主任科员缪泉说,除了日常的南通发展环境和人才政策专场推介,还将举办产业链知名企业专场招聘会、产学研对接等活动,既招引产业人才,也推动项目落地。
上周的船舶海工专线招聘,走进的都是海洋工程、材料工程、机电工程等专业集中且优势的高校,为我市船舶海工产业集聚人才。
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在中国海洋大学签了3个明年毕业的硕士,“我们上课就会讲到中远海运川崎,我自己也专门了解过,感觉岗位挺适合我的,更偏向于科研。”郜琦智本硕都是在中国海洋大学读的,轮机工程专业也很对口,“南通的生活压力会小一点,硕士有每个月3000元的补贴,还有购房补贴,挺有吸引力的。”
海庭南通公司目前主要是和巴西石油合作海上钻井平台的模块,因此希望员工的英文水平高一点,方便和甲方沟通;中天科技海缆有近20人的岗位需求,大多在技术研发部门,因此都要求硕士以上学历,“我们都算要求比较高的,跟着政府组织的团出来,能一次到这么多双一流高校,招到了一些高层次人才。”中天的人事专员朱培培说。
瀚辰精英海洋工程(江苏)有限公司和南通汉舟海洋科技两家企业类似,都是主要从事船舶海工前端设计的,因此需要的多是研究设计人员。瀚辰是一家来自新加坡的外企,国内的总部去年7月刚刚落户南通,“这两年行业复苏,人才比较紧缺。”公司人事经理张桂香说,“南通这边会安排30人左右,这次招聘也收了45份简历,其中40个硕士。”巧合的是,张桂香自己也是去年9月刚到南通工作的,“我本科毕业好多年了,到南通每个月还有1000元的人才补贴,挺意外的,也很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