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在第二十届中国国际消防设备技术交流展览会上,作为徐工2023重磅推出的“王牌”产品,DG101登高平台消防车一经亮相便引起广泛关注,最大工作高度101米、最大工作幅度25米,向世界展示了徐工强大的救援能量与极致的工艺之美。
我市深耕安全应急产业近20年,已实现了安全防护、应急救援处置、安全监测预警、安全应急服务四大领域全覆盖。在安全防护领域,已建成全国最大的矿山、工贸安全防护装备制造基地;在应急救援处置领域,以徐工消防为代表,国内城市主战消防车市场占有率稳居第一且不断攀升;在安全监测预警领域,拥有华飞电子等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已在冷链、燃气、城市公共及电网电气安全领域形成了一系列综合解决方案;在安全应急服务领域,拥有中矿安华、广联科技等企业,覆盖了安全风险评估评价、隐患排查、工程设计、检测认证等细分领域。
自2018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应急管理部、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推进安全应急产业高质量发展合作机制实施以来,徐州安全应急产业在集群规模扩张、技术装备研发和产业链群集聚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当前,全市安全应急产业关联企业1200多家,产业总规模达657亿元。
第三届中国安全及应急技术装备博览会即将在徐举行。届时将有约600名嘉宾共聚一堂探讨安全应急产业发展,来自全球的400多家安全应急技术装备企业在约6万平方米的展区内集中展示安全应急领域最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安博会的行业影响力不断扩大,已成为引领全国安全应急产业发展的旗帜和标杆。
“这款车看起来‘张牙舞爪’,其实非常实用,救援时可以实现挖、破、抓、剪、切、吊等功能,是行业首创的适用于地震、塌方、泥石流等多种自然灾害应急救援的高机动、多功能救援车辆。”徐工消防技术中心救援装备研究所所长高志刚介绍,徐工“百变王者”JY20G2是徐工消防与中国矿业大学共同承担的国家级重点研发项目,一经推出很快成为爆款。
为了激活“创新链”,抢占安全应急产业发展制高点,市安全应急产业专班针对安全应急领域核心、关键、共性技术难题、短板弱项和发展需求,围绕已梳理出的10项“卡脖子”技术清单,采取“揭榜挂帅”形式,推动徐工消防高压大流量灭火、鲁班智能水下机器人多螺旋控制及多载体水下声呐探测系统等技术开展协同攻关。
云龙湖实验室正在加快打造深地装备、数字深地、深地开发和深地环生4个综合科研平台,今年将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已获批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市科技计划项目3项。江苏省安全技术装备创新中心也在加快建设,研发大楼和检测大楼已完成初步装修,设备投入累计近2千万元,完成可产业转化成果 22 项。截至目前,全市安全应急产业已建成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家、企业工程研究中心6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家、企业技术中心7家,安全应急产业发展的平台支撑不断增强。
为推动先进技术与市场需求深度对接,市安全应急产业专班支持徐州海伦哲专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举办安全应急产业发展研讨会,开展安全应急企业技术、产品和服务推广交流活动,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孵化。
市安全应急产业专班还利用矿大校友会平台,牵线更多安全应急领军人才与徐州安全应急企业合作,打通产学研用堵点,推动安全应急产业发展迈向更高端。
近年来,我市坚定不移实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系统谋划推动安全应急产业高质量集聚发展。今年以来,我市安全应急产业门类覆盖领域进一步扩大,新增规上工业企业填补了我市在电工电器专用安全生产装备、环境应急监测预警产品等细分领域的空白。数据显示,今年1—8月,全市安全应急产业规上规模增速14.5%,规上工业产值增速15.7%。
市安全应急产业专班建立了重点企业培育库,推动一批创新能力强、研发水平高、发展潜力好的骨干企业在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北交所挂牌上市。目前,华洋通信、中矿大传动与自动化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已通过上市辅导,预计两年内完成上市。
依托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契机,专班鼓励徐工消防、广联科技等主业突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优势企业,更好利用全球先进资源要素,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今年以来,净增新聚安全、中矿科高矿山设备制造等30家企业纳入规上统计范畴。
近年来,依托“部省共建”“部校共建”政策优势,我市在推进安全应急技术装备研发、产品生产制造和安全应急服务发展等方面,获得了更多试点示范和推广应用,推动徐州安全应急产业影响力持续提升。
市安全应急产业专班充分发挥金融助推产业发展“催化剂”和“润滑剂”作用,积极推动海伦哲、安总科技与远东宏信等知名投资机构、资本方对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助力雷龙消防、鑫科机器人等68家安全应急企业在各类金融机构融资贷款,贷款余额44.57亿元,有效缓解了安全应急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资金难题。目前,4个安全应急产业重大项目正按照序时进度推进,力争早日投产见效。
为发挥好人才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我市在安全应急人才培养上与中国矿大等高校深入合作,推动徐州安科园与矿大共建“研究生校外培养基地”;会同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就优化专业设置、学科建设以及学生能力提升等工作,建立“政府+学校+企业”三方协同育才机制,促进更多专业技术人才留在徐州、发展徐州,进一步夯实安全应急产业发展智力支撑。
聚焦安全应急产业做大规模、做强载体、做优生态,我市正加快培育国际领先的安全应急产业集群,聚力推动安全应急产业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结构更加优化、产业链更加完善,进一步擦亮“中国安全谷”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