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如何发挥司法职能作用,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司法服务和保障?这是丹徒区近年来在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中积极探索和思考的课题。2023年,丹徒区司法局通过法制审核、法律服务、行政执法监督、行政复议“四位一体”齐发力,完善“审服执复”全链条服务体系,以法治“硬功夫”打造营商“软环境”。
“这个商标授权协议不规范,需要重新拟定。”不久前,丹徒区宝堰镇司法所对辖区一家企业起草的商标授权协议进行形式审查服务,发现该协议缺少当事人基本信息,也未约定当事人权利义务等相关内容,“瑕疵”明显,隐患严重,当即提出了相应的修改意见和建议,从源头预防法律风险。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产业项目建设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丹徒区紧紧抓住这个“关键”,在推进重大产业项目中进行全方位法律服务,对投资合同实行“立体化”审查,有效预防和避免产业项目在合同签订及履约过程中的法律风险。编制和出台了《镇江市丹徒区人民政府招商引资合同审查指引》《丹徒区政府合同审查备案表》等指导性文件,从合同的内容、法治审查、履行和管理、监督和考核等四个方面进行规范,从制度层面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和支撑。对重点招引项目的合同审查,通过部门法规科初审、分管领导复审、主要负责人审核决定,最后报司法局审查,层层把关。同时,对招商引资合同后期可能出现的矛盾纠纷,定期组织法律专家实施全方位、立体化、全流程审查。今年丹徒区审核区级招商引资合同协议共15件,乡镇司法所审核合同协议共31件。
“没有你们无私的帮助,我们拿不到血汗钱,更别说补偿金了。”日前,丹徒高新园某公司10名女工,专门制作了一面锦旗,送到区法律援助中心。原来这些女工突然被公司告知第二天不要上班了,前3个月的工资也被扣发。女工们无奈找到当地法律援助工作站求助。区法律援助中心了解情况后,立即为她们开通“绿色通道”,指派律师为她们维权,并帮助她们申请司法救助金。
近年来,区司法局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创新“菜单式”法律服务新模式,不断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质效,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法律服务需求。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统筹法律援助、公证、仲裁、司法鉴定等公共法律服务资源,成立高新园企业法律专家团和创业中心法律后援团,为园区提供“菜单式”供给、“订单式”服务。
常态化开展企业“法治体检”活动,有效防范和化解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法律风险,针对性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法律问题。今年以来,为企业及职工提供法律意见书72份,“法治体检”102次,矛盾纠纷调解140件。
聚焦民营企业,组织全区118名律师开展“百所千人助万企”活动,收集、排查企业法律风险服务需求180条,帮助企业化解风险、解决问题248个,在9家民营企业成立律师调解工作室,为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保障。
区司法局牢固树立“执法就是服务”理念,从提高经营主体满意度出发,深入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有力推进了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全面推进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机制建设,确保涉企执法决定必经法制审核,将执法权力真正关进制度“笼子”里。今年前三季度,合计法制审核680件,行政指导27467件。全区各行政执法部门按照鼓励创新、平等保护原则,对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根据部门职责,针对性开展“监管+服务”工作,有效促进了“四新”产业领域的发展。抓好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执法监督,对包容审慎柔性执法、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基层综合行政执法、镇(街道)推进行政执法“三项制度”、重点领域行政执法和“两法衔接”进行专项督查,对各单位行政执法案卷进行案卷评审,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区交通运输局将柔性执法贯穿行政执法活动全程,建立健全对行政相对人事前指导、风险提示、劝诫、约谈、回访等制度,防止“一刀切”执法。市公安局丹徒分局制定《丹徒公安护航“产业强区”十项措施》,加强企业内部及周边涉企矛盾风险排查化解工作,优化企业周边治安环境,做到“小纠纷不出企,大矛盾不出镇”。
行政复议正日益成为化解行政争议的主渠道,其主要功能是防止和纠正违法的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丹徒区行政复议案件涉及类型主要集中在举报投诉、行政处罚和工伤认定领域。区司法局结合“送法进企业”活动,向企业发放行政复议服务指南等宣传材料,引导企业通过行政复议这种高效便捷的途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与此同时,推进行政复议咨询受案点下沉到乡镇司法所,方便企业就近提起行政复议申请。
截至10月份,全区收到行政复议申请42件,同比增长31.3%,正式受理31件,同比增长20.4%,作出行政复议决定29件,同比增长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