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上午,由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主办的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管理培训班在桐乡开班。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培训会上,桐乡市副市长施如玉以《桐乡“四强四推”,高质量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国家试点工作》为题,向与会人员分享试点工作的桐乡模式。
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作为全国试点县,近年来,我市先行示范,谋划实施“源头减量-循环利用-过程控制-末端治理”体系的七大工程项目,高质量推进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初步形成具有“江南田园水乡”特色的试点模式,并取得了积极成效。
2022年跨行政区域河流交界断面考核结果为优秀,13个市控以上地表水监测断面Ⅲ类-Ⅱ类水占比100%,桐乡市获得嘉兴市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收入1250万元,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农业面源智慧管理项目入选省“五水共治”数字化试点项目,试点工作在2022年的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工作推进会上作典型发言。
纲举目张,体系建设是关键。桐乡成立了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制定出台了《工作实施方案》,统筹推进实施试点项目工程,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摸底、评估,编制试点优先治理区域清单。
在面源污染调查及监测上,桐乡编制的《入户调查工作手册》《桐乡市农业面源污染监测区选取及点位布设方案》,为全省开展农业面源污染入户调查及监测提供了借鉴。与此同时,桐乡还建立了31座水质自动监测站,在全省率先实施镇级上下游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完善区域农业面源联防共治,推进流域保护与治理。
开展全国试点,亦是桐乡首创之路。为推动绿色农业高质量发展,我市率先出台健康土壤五年行动计划,也因此被列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试点县和浙江省土壤健康行动试点县。
此外,桐乡还成功创建全国农作物秸秆全量化利用试点县、省级“肥药两制”改革综合试点县,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省级“无废城市”,四次荣获美丽浙江建设优秀市,并在全国首创死亡动物生态化循环处理模式,无害化处置100%。同时,桐乡《实行农业投入品全周期管理 守好绿色责任田》入选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稻麦秸秆粉碎旋耕还田”入选全国秸秆农用十大模式。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正不断激活桐乡“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
截至目前,桐乡累计建成美丽田园3万亩、省级未来乡村10个、特色精品村24个、3A级景区村庄14个,实现省级美丽乡村示范镇和新时代美丽乡村达标村全覆盖。打造出“三品一标”产品124个,茭白、槜李、杭白菊3大主导产业入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全市农产品年销售额40亿元以上,带动农民就业1.8余万人。打造出农旅融合主体30余家,全年乡村旅游接待量635万人次,营业收入超7亿元。全市农村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13.5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4.65万元。
下一步,桐乡将积极构建“点、线、面、域”的农业面源污染全方位监测体系,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精细化监督管理,建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数字化应用场景,试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监管综合指数评估,实现农业面源污染的监测预警、污染溯源、源头防治、精准治污和智慧管理,高质量完成试点各项工作任务,逐步建成目标指标清晰的绩效评估体系和规范的政策制度体系,为平原地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及监督指导提供“桐乡试点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