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西哈努克港经济特区(以下简称“西港特区”)由红豆集团联合中柬企业在柬埔寨西哈努克省波雷诺县共同开发建设,总体开发面积11.13平方公里,是一个面向全球,为世界各地企业搭建的跨国投资平台,是中国批准的首批境外经贸合作区之一,是中柬两国政府间的国家级经济合作区,也是共建“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之一。经过多年努力建设,西港特区已成为柬埔寨发展最快、影响最大、社会形象最好的经济特区。
“今年1—9月,西港特区企业进出口总额再创新高,为25.07亿美元,同比增长31.7%,占柬埔寨全国进出口总额约7.13%。”日前红豆集团发出的喜报再次证明,自2008年成立以来,在红豆集团的主导开发之下,西港特区成为西哈努克省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极大推动了当地工业化进程,蓬勃发展的西港特区是中柬务实合作的样板,体现出共建“一带一路”的生机和活力。
道路宽敞整洁,厂房鳞次栉比,生产车间机器轰鸣……这是当下西港特区的真实写照。“西港特区原始地块就是一片无路、无水、无电、无网,高低落差70米的莽原荒滩,茅草棚、泥土道、蜡烛油灯就是西港特区的‘前世’。”红豆集团董事局主席周海江回忆,15年前,红豆集团成为“孤勇者”,选择在这里生根发芽。
周海江说,当年,红豆集团排除万难,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发展战略,挺进柬埔寨,一方面是想为中国企业搭建进入东盟、辐射世界的集群式投资贸易平台,帮助企业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效实现相关产业的转移;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实现企业自身的发展,通过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从而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如今,来自中国、欧美、东南亚等地的175家企业(机构)在西港特区这个平台上实现了共赢发展,企业数约占西哈努克省全省企业的60%,已创造就业岗位近3万个。
吸引如此多企业入驻,离不开红豆集团多年对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红豆集团联合多方力量,帮助西港特区完善道路、水电、网络等方面的建设,在首期6平方公里区域内实现通路、通电、通水、通网、排污、排水和平地的“六通一平”。此外,园区还建起了污水处理厂和热电厂,与西港特区公司等中柬企业携手,以“平台+”为理念,陆续引入柬埔寨发展理事会、海关、商业部、劳工部等组成的“一站式”行政服务窗口,成立法律服务中心、卫生服务中心等相关机构,为西港特区构建起良好的营商环境。
充分发挥“一带一路”的作用效力,则需要从外部“输血”转向内部“造血”,红豆集团深谙其理,并早早对此展开高标准规划。十多年间,红豆集团先后布局产业方向,一期主要布局纺织服装、箱包皮具、木业制品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助推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制造业工厂转移。而二期则优先发展高附加值、具有竞争力的新兴工业和制造业,重点引进五金机械、建材家居、汽配轮胎、光伏新材料、精细化工等技能技术密集型实体产业及产业链配套企业入驻。
今年5月22日是红豆集团值得纪念的日子,下属的通用股份柬埔寨轮胎生产基地——通用股份柬埔寨轮胎项目开业,这是红豆集团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继泰国生产基地后在海外建立的第二个生产基地,也是RCEP生效后江苏省首个在RCEP成员国投资的超亿美元项目。在红豆集团的布局下,未来西港特区将致力于打造300家企业入驻、8至10万产业工人就业的国际化样板园区,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构建中柬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柬埔寨,当地人民把西港特区的工作称为“金饭碗”。“之前每个家庭只有一辆摩托车或者根本没有,但如今,很多人都在西港特区的工厂里工作,收入不断增加,有的家庭买了两三辆摩托车,有的家庭买了汽车,西港特区带动了默德朗乡乃至波雷诺县的发展。”默德朗乡乡长弥占深有感触地说。
周海江说,在开发建设过程中,西港特区始终坚持与股东、员工、顾客、供方、合作伙伴、政府、环境、社会(社区)八方建立共赢关系的“八方共赢”理念。由于柬埔寨是传统农业国家,当地人以前一直从事农耕,缺乏产业工人和管理人才,为此,西港特区公司与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于2012年共同开展培训工作,并于2018年联合申办西哈努克港工商学院。本地建校、留学深造、合作培养等多套“组合拳”打下来,红豆已为柬埔寨当地经济发展培养了一批高素质本土人才,数百名周边村庄的年轻人和学生先后参加学习,有的人已成为园区内企业的“白领”。
此外,在建设西港特区的过程中,红豆集团还以特区为桥梁纽带,促成江苏省、无锡市与西哈努克省、西哈努克市分别建立友省、友城关系,不断深化两地在文化、教育、卫生、医疗等各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为西港特区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