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利集团总部7楼的党建阵地展厅内,满是红色的宣传标语和内容丰富的照片。这里集中展示了中利集团建立党支部以来的历史资料,再现了集团党建发展和事业发展的历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展厅中心的“3456党建工作法”。
中利集团是常熟一家老牌的非公企业,发展至今,已成为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集团下辖18家一级子公司,涉及电线电缆、光通信、光伏、高分子材料、军工电子域等五大产业板块,设有2个院士工作站和2个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共有9800余名员工。为了将个体拧成一股绳,集团将红色基因注入企业发展模式,逐渐走出了一条以科技创新为主导方向、以“一带一路”走出去为新发展机遇的党建引领企业发展的新路子。包含“服务3品”“着力4双”“落实5共”和“融合6力”等内容的“3456党建工作法”,便是指引这条发展新路的集中体现。“服务3品”在指导整个集团从上到下各岗位人员的工作态度上起着引领作用。它将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更紧密地融合,充分发挥各个岗位上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党建与企业双发展。其内核思想“做优企业产品、员工人品、党员精品”是员工时刻严格要求自己的内在驱动力。集团党委书记王柏兴在工作中发挥党员先锋带头作用,时刻保持着积极的工作态度,即使是双休日,也时常能看到他和客户洽谈或是处理事务的身影。从2016年开始,王柏兴亲自带领团队,履行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实施“书记项目”,用光伏产业与现代化大农业相结合的创新模式,成功研发了“智能光伏+科技农业”的全新一代农光互补项目,突破了传统农光互补仅用于喜阴作物和养殖业的局限,创造了光伏产业与现代农业有机融合的新业态。目前,集团在国内40多个地区建设了“光伏农场”,其中在江苏、山东、青海等地共建设370兆瓦农业光伏基地,实现了平均每亩4000多元的特色农业收益,每年为光伏农场增加特色农业收益5000多万元,帮助当地20多个贫困村的1.3万多户贫困家庭脱贫。在“书记项目”的带领下,集团制定详细计划,预计于2020年为300个以上贫困县、2.5万个以上贫困村建立“贫困村光伏农场”,实现“光伏+农业+就业”叠加收益脱贫,为精准脱贫作出更大贡献。
在“服务3品”的基础上,“着力4双”为全体员工努力的方向和集团未来的发展确定了最终目标,即追求党建工作与企业发展的双赢,实现党组织对生产基地和销售领域的双覆盖,建立科技管理创新与人才团队建设双轮驱动模式,形成党务干部与党员群体、党员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双向互动。集团在各部门都配备了党员,并注重在重要岗位上发展新党员,整个党员团队分布于营销、生产、技术、管理等各个条线,确保关键岗位有党员。党员团队也逐步得到优化,学历高、活力强的年轻党员带领周边同事共同为集团发展贡献力量。集团子公司中联光电新材料有限公司技术中心主任苏桂明作为一名党员,平时不仅注重自己专业知识的积累和技术的提升,还时刻发挥着技术团队主心骨的作用,带领所有技术人员攻坚克难,研发出多项具有较高附加值和良好市场口碑的产品。
有了内在指引和目标,必须配套合理的制度来惠及与集团发展有关的所有人,才能保持企业发展动力,“落实5共”便是使党员、群众、企业、客户各方实现合作共赢的重要保障。集团设立了合理化建议奖与民主管理小组会,并制定了有效的激励制度。员工可以就日常工作、生产技术、管理创新等提出合理化建议,提出即可获得奖励。这一举措推行后,公司每年收到合理化建议200多条,其中由党员提出的建议占60%以上,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提高,责任感也显著增强。在此基础上,集团通过“融合6力”法将党委引力、干部魅力、党员活力、员工动力、阵地聚力、企业合力有机融合在一起,切实依靠党组织的力量与党员队伍的先进模范作用推动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于是,就有了集团依托党群服务中心,联合团委、工会、妇联、行政不定期开展的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知识竞赛、读书分享、创新培训、素质拓展等。
去年,集团党委设立了7个行动支部,分别是1个扶贫先锋行动支部和6个活力先锋行动支部,分别隶属于7家常熟的子公司,全面推行行有方向、动有能力、做有成效的“行动支部工作法”,与“3456党建工作法”相辅相成,共同指导中利集团以党建引领企业高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