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全国调解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表彰了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义乌市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简称“外调委”)获评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
2013年5月,市司法局创新设立全国首家涉外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创推“以外调外”工作法,探索“娘舅和调”“多元联调”“线上云调”“法治润调”“靠前近调”等多元纠纷调解新模式,把纠纷调解在民间、化解在市场、消解在萌芽。成立十年来,“外调委”获评第三届广州国际城市创新奖“组委会特别推荐奖”、第四届浙江省公共管理创新案例优秀奖等。
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外调委”组建了一支由12个国家、13名通外语、精贸易、有信誉的外籍人士参与的“国际老娘舅”调解队伍,有效破除语言障碍,增加调解亲和力和公信力。工作中推行合议制度,由3名调解员综合分析情、理、法,提出“建议方案”,双方当事人认可即制作协议书并监督执行。在优化调解流程方面,“外调委”严格落实“三必”原则,每个流程必须有中文翻译在场、每个共识达成必须明示确认、每个协议必须跟踪回访,大大提高调解成功率。
此外,“外调委”强化诉调衔接,多方联合设立了“义乌市涉外纠纷诉调对接中心”“宁波海事法院诉调对接中心”,实现涉外纠纷“一站式”调处;深化警调联动,“外调委”在调解时发现有关风险信息或案件线索,立即通报公安经侦部门,经侦部门在预警平台发现可调解的案件也及时移交,实现“一体化”协作;优化律调结对,建立“1+1”律师和外籍调解员结对机制,律师随时为外籍调解员提供法律咨询和帮助,并每日选派会外语、有经验的律师在“外调委”坐班,实现“一揽子”服务。
为打破涉外调解中面临的时空限制,“外调委”建立“微信调解室+共享法庭”“线上云调解+线下面对面”等远程调解新模式,极大缩减了跨国商事纠纷调处时间。
除了在外商采购和办事集中的义乌国际商贸城设立“外调委”总部外,市司法局还在国际贸易服务中心设立了调解室,设置了20个调解受理市场服务点,并积极推动调解进社区工作,在外籍人员居住集中的社区设立调解室,将涉外纠纷调解工作纳入社区网格管理,方便就近寻求法律服务。
近年来,“外调委”坚持边调解边普法,调解过程中对当事人开展相关法治教育,调解完成后,发放多语种法律知识手册,实现调解与普法双管齐下。同时,加强多元法治文化交流,组织中外调解员、留学生等参与平安市场等社会治理活动,提升中外人员法治素养,同时传播兼容并包的“和”文化。